曾被瞧不上的核顯,在PC市場越來越火了!

在經歷了連續多個季度的出貨量下滑後,PC市場終於迎來了一波回暖。根據Canalys公佈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了3%,結束了連續七個季度的同比下滑。

PC市場的整體回暖自然也帶動了CPU市場,根據市場調查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 公佈的最新報告,2023年第4季度全球PC客戶端CPU出貨量達到6725萬顆,環比增長9%,同比增長24%,遠超市場的預期。

(圖片來源:Jon Peddie Research )

報告中的一組數據引起了小雷的興趣:iGPU(核顯)的出貨量環比增長8%,同比增長18%,達到了6000萬臺,在未來五年內的滲透率會增長到98%。當小雷第一眼看到這組數據時有些難以相信,畢竟在一些PC玩家眼中,帶有核顯的CPU的意義並不大,因爲主機裡還會配一張獨立顯卡,買不帶核顯的CPU更省錢。

但仔細一想,如今的核顯早已不是當年那樣不堪,在吃到製程紅利後,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亮機卡”,而是一個能承擔起生產力工具的角色。

但隨着核顯越來越強,覆蓋率越來越高,整個PC市場尤其是獨立顯卡市場,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核顯最核心的優勢是“低價但實用”

在PC領域中,顯卡的性能強弱就決定了你電腦的圖形處理能力如何,這一點在玩遊戲和視頻/圖像處理中尤爲重要。

顯卡主要分爲核顯和獨顯,前者直接集成在CPU上,性能釋放一般但勝在“一份錢能做兩件事”,後者則是獨立於CPU之外,性能釋放效率更高,足以支撐各類3A大作和專業視頻剪輯,往往我們討論顯卡時都指的是獨顯而並非核顯。

爲何?

早期的核顯着實有些拿不上臺面,甚至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核顯並不算是顯卡,它的顯存來源於電腦的運存,散熱和功耗則是和CPU共享,上限極低。甚至有些比較古老的核顯,連播放4K原生視頻的能力都沒有,在觀看直播時也會出現各種卡頓的情況。

(圖片來源:AMD官方)

可以說,早期的核顯除了能夠在特殊情況下充當“亮機卡”外,幾乎沒有除了價格方面的任何優勢。

(圖片來源:華碩官方)

那麼,如此不堪的核顯爲何還能在整個電腦市場中佔據大半江山呢?原因主要有三:

1、在筆記本市場端,尤其是輕薄本品類基本都不會配備獨顯,這類產品的主要賣點是續航、輕薄、發熱量低且價格合理,核顯恰好符合所有需求;

2、辦公PC市場的需求其實並沒有像個人PC那樣快速衰落,甚至在前兩年還出現了反漲的趨勢。辦公電腦的配置普遍需求不高,能夠處理一些簡單的文檔和圖片即可。公司採購也不會太重視生產力之外的需求,很多中小企業採購辦公PC往往是“能用就行”,這兩年企業爲了降本增效還興起了“租賃PC”的風潮,很多辦公PC配置其實都很落伍了。核顯PC基本可以滿足常見的辦公任務,以今天流行的生產任務“製作短視頻”爲例:一顆帶有核顯的CPU基本也能完成簡單的視頻剪輯和製作。因此,辦公人羣已成爲核顯的目標用戶;

3、性價比高,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是電腦發燒友,電腦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只是一臺用於查詢資料、工作、學習的普通工具,並沒有那麼多極致的需求,價格親民的核顯自然也成了不錯的選擇。一般來說,只搭載有核顯的筆記本電腦普遍價格親民,更容易被市場所接受。根據JPR公佈的數據來看,全球有接近70%的電腦是沒有獨立顯卡的,換言之核顯纔是真正的大頭市場。

(圖片來源:Jon Peddie Research)

更何況,核顯性能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時代早已過去。

核顯性能愈來愈強,先幹翻低端獨立顯卡?

AMD和Intel早早就開始加強自家CPU的核顯性能,Intel很早就推出了iris,甚至還極爲奢侈地給它配備了edram緩存;AMD方面更是簡單粗暴,直接用上了自研的Radeon Vega獨顯核心,這也讓AMD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保持着最強核顯的名號。

在這兩家廠商的互卷之下,在2024年我們能看到不少性能媲美一些獨顯的核顯。

(圖片來源:華碩官方)

以Intel最新發布的酷睿Ultra 7 155H處理器爲例,其銳炫核顯擁有8個GPU核心、128個Vector Engines(矢量引擎)、8個光追單元、8個硬件光追單元,在幾何圖形渲染能力上大幅提升。而且它還集成了高性能獨顯的所有核心特性,包括支持DX12U、AV1編解碼、DP4A人工智能加速引擎以及Intel XeSS。Intel官方還表示,銳炫核顯遊戲性能相比之前的銳炬Xe核顯提升2倍,是一款足夠水桶的產品。

(圖片來源:英特爾官方)

那麼,越來越強的核顯會衝擊英偉達、AMD、英特爾的高端顯卡市場嗎?當然不會。

(圖片來源:英特爾官方)

哪怕AMD和Intel真的有能力造出一個核顯水平極強的CPU,那市場和消費者也不會買賬。因爲核顯強就意味着規模和功耗都會變大。不同於獨顯可根據電腦當前的任務進行工作調度,核顯是需要一直工作的,在覈顯和CPU的雙重壓力下,筆記本電腦的續航表現起碼要打個對半折。何況前文也曾提到,核顯的顯存來源於內存,哪怕是低功耗高頻率的LPDDR5T,在帶寬速度方面也難以滿足高性能核顯的需求。

與其忍受這種“四不像”產品,爲何不老老實實去買一臺全能辦公筆記本呢?

(圖片來源:聯想官方)

核顯的神速進步確實會給入門級顯卡市場帶來一定壓力,AMD被衝擊最大。

2023年曾有媒體爆料AMD將逐步放棄高端顯卡產品線,將重心轉移到中低端市場,但問題在於AMD在該市場幾乎沒有建樹,在移動端被英偉達打得找不着北,只能依靠自己的銳龍處理器勉強挽回一點份額。倘若如今的核顯能夠在一些基本的娛樂和生產力屬性上達到入門級顯卡的60%左右,在價格不到一半的情況下,一定會給入門級顯卡帶來毀滅般的衝擊,AMD也不例外。因此AMD要如何在兩者之間抉擇,就得看蘇媽的決斷了。

核顯早已不再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回到我們的問題:核顯是否會影響到整個顯卡市場的佈局呢?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雖然核顯的性能相對較弱,但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核顯的性能也在逐步提高。這使得一些原本需要獨立顯卡的應用,如輕度遊戲、圖像處理等,也可以在覈顯的支持下完成。這無疑會降低獨立顯卡的市場需求,從而影響整個顯卡市場的佈局。

由於核顯和獨立顯卡在性能上的差距逐漸縮小,因此許多廠商開始將產品定位進行調整。一方面,高端獨立顯卡繼續追求更高的性能,以滿足專業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中低端獨立顯卡則開始向性價比更高的方向發展,以應對核顯的衝擊,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這種產品定位的變化,無疑會對顯卡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曾經被我們有些看不起的核顯,在技術的不斷迭代下,或許真會成爲獨立顯卡的“下一個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