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從CJ消失過的廠商們,背後都有哪些故事?

愛玩網百萬稿費 活動投稿作者 二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把這句話套在參加ChinaJoy的廠商上也非常合適。從2004年第一屆CJ只有100多家廠商參加,到現在有近千家廠商,我們看到的是CJ在做加法,在一步一步地壯大;但如果你縱觀CJ這15年,你會發現其中也有不少廠商在做減法——幾乎每屆CJ都有廠商消失,只不過它們的數量太少,以至於很多人都會忽略它們。

參加CJ的廠商目的基本都一樣,無外乎就是公司處於發展的上升期,需要一個平臺展示自己,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有錢任性。但那些“消失”的廠商們離開的原因卻各有不同,而且背後的故事都相當的“精彩”。趁着2017年的CJ馬上就要到來的檔口筆者就爲大家扒一扒這些消失廠商背後的故事。

盛大遊戲

盛大當年有多火,相信不必筆者多說什麼了。作爲一家比CJ還老的老牌網遊廠商,盛大公司2001年就靠着代理傳奇》進入了網遊市場,然後靠着《傳奇》的火爆,一發不可收拾地成長爲國內數一數二的網遊公司。

在首屆CJ之中,盛大是爲數不多可以和育碧索尼國外大廠有着相同關注度的國內遊戲廠商。而且,盛大之後一直都是CJ最活躍的參展廠商之一,每一年不僅都身處主展臺,而且聲勢也相當浩大。

但就在2016年,盛大遊戲的CEO陳天橋宣佈當年的第14屆CJ將是盛大遊戲的最後一次參展。隨後的故事大家估計也聽說了,陳天橋很快就辭去了盛大遊戲CEO的職務,而盛大遊戲也因爲和娛美德的《傳奇》IP之爭,一直深處版權的漩渦之中,至今還未恢復過來。

ChinaJoy上人山人海的盛大場館

當然,盛大遊戲退出CJ不僅僅是IP版權鬥爭這麼簡單。在沒有版權鬥爭之前,盛大遊戲就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因爲盛大無法解決《傳奇》外掛私服氾濫的局面,導致它的收入和遊戲人流大幅銳減;其次,陳天橋個人比較急功近利,往往一個遊戲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就把熱情和資金都投入到了下一個項目之中。所以在《傳奇》之後,盛大之後推出的遊戲都有些虎頭蛇尾的感覺,自然也賺不了錢;另外,盛大的內耗嚴重,從《傳奇》火了之後,盛大遊戲的內部鬥爭就沒有消停過,經常都會爆出一些內鬥的新聞。而這些內耗嚴重拖慢了盛大遊戲的發展步伐,最大的影響就是轉型手遊速度過慢,導致盛大錯過了手遊發展的最佳時機。而盛大本身的網遊部分也因爲市場的原因不斷下滑,所以盛大遊戲開始了“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日子。”

盛大遊戲的興衰,真的讓筆者看到了一家公司是如何自己把自己作死的,而它也成爲了目前退出CJ的第一大廠商。

2016年的CJ上,盛大表示這是最後一次參展

奧美電子

如果盛大是網遊巨頭的代表,那麼奧美電子就是單機巨頭的代表。作爲國內第一批的遊戲代理公司,從代理《魔獸爭霸2》開始,奧美就開啓了自己的代理之路。在2003年的時候,奧美電子年銷售突破了5000萬,成爲了當時PC遊戲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公司。所以在2004年的第一屆CJ上,它是中國參展廠商中最受關注的展臺,甚至能和風光無限的盛大分庭抗禮。

但是,奧美電子並沒有像盛大那樣在CJ舞臺上持續的發光發熱,而是成爲一顆最著名的“流星”。

如今看來有些“非主流”的cosplay,是CJ廠商展示遊戲的主要方式之一

原來在首屆CJ之後,暴雪想要在國內推出它的新網遊《魔獸世界》,奧美自然想要拿下《魔獸世界》的代理權。不過當時暴雪對代理商的要求是需要有“成功運營網遊的經驗”,於是爲了有這個經驗,奧美迅速的代理了《孔雀王》和《開天》兩個網遊。但是由於沒有網遊推廣和運營的經驗,兩款網遊讓奧美虧到了姥姥家,把之前的單機時代所積累的老本都消耗殆盡,甚至踏入了倒閉的邊緣。

就在奧美要“嗝屁”的時候,神州通信在2005年初收購了奧美51%的股份成立了“神州奧美”,然後把《開天》的運營交給了奧美上海分公司獨立出來的易勢力公司。然而,由於易勢力基本是奧美以前的元老們,他們並不接受這次的收購,覺得這是神州通信在趁火打劫,於是便導演了一場資產轉移的大戲,也就是後來的“CDK欺詐門”事件

當年轟動遊戲市場的CDK門事件,讓奧美的名聲跌倒了谷底

可能有的易友們都聽說過“CDK門”,所以我這裡也就長話短說。上面我也說到了易勢力想要拿回屬於奧美的資產,所以在2005年7月他們派人去總公司拿走了3萬多個正版暴雪產品的CDK,然後再將這些CDK再賣給了另外的一家渠道商,易勢力也就賺走了其中的銷售所得。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問了:CDK是正版的,玩家不管是從奧美還是其他的渠道商買,不都能用麼,爲什麼還有出現欺詐呢?原來奧美在以前就擅自的把使用過的CDK錄入了數據庫中,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一號多用”。而這3萬多個CDK大多都是之前用過的CDK,於是玩家買了之後很多都無法激活遊戲,奧美“一號多賣”的事情也就敗露。如此有違商業道德的欺騙,在當時立刻就引起了玩家們的反抗,同時暴雪也對奧美處於高額罰款,立刻凍結了奧美的CDK供應。

因爲內鬥、涉嫌商業欺詐(CDK門),奧美的形象和銷量一落千丈,上海、北京分部相繼關閉,2005年底奧美電子基本上是名存實亡。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奧美就從神壇跌落到了地獄,它的CJ之路也在2005年底徹底結束了。

曾經意氣風發的奧美電子,如今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久遊網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當年風靡全國的《勁樂團》、《勁舞團》嗎?久遊網就是這兩款遊戲的代理公司。2003年久遊網正式成立,2005年便代理了《勁樂團》和《勁舞團》。由於當時國內並沒有音樂類的網遊,所以這兩款音樂網遊迅速風靡起來,並且因爲《勁舞團》的社交優勢,還在全國掀起了一股音(jiao)樂(you)遊戲的熱潮。久遊網也成爲了當時最被看好的新銳網遊廠商。

在第二屆的CJ展上,久遊網首次參展就大出風頭,包下了全場第三大的展臺,而且請來了大量的Showgirl展臺,成爲了第二屆CJ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廠商。隨後,久遊就成爲了CJ舞臺的常客,而且每一屆的聲勢規模都搞得相當浩大。

別告訴我你的童年沒出現過《勁舞團》的影子

在當時作爲一家非常上進的公司,久遊在獲得原始積累之後,便想要更進一步。2007年7月,久遊準備在日本大阪證交所創業板進行IPO,但是就在IPO的前兩天韓國網絡遊戲開發商T3公司(《勁舞團》開發商)發表公開信稱:“久遊網背叛了我們”,並表示將起訴久遊,此次IPO不得不被叫停。隨後兩家公司的關係跌落冰點,後來久遊也失去了《勁舞團2》代理權。

IPO的失敗和失去代理權的事,讓久遊認識到只有“自主研發”才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其實這個想法本身是正確的,奈何在執行階段久遊開始了作死之旅——從2008年開始,久遊開始瘋狂的研發遊戲,分別建設了四大研發中心,人數最高時達到了1500人,開發的項目高達21個。但是久遊鋪得面實在太廣了,而它的資金和人才實力也不足夠,所以開發出的產品無一例外都失敗了,特別是投入鉅額研發資金《神兵傳奇》讓久遊損失慘重。加上騰訊在2008年推出了《QQ炫舞》不斷的蠶食《勁舞團》的市場份額,雙重打擊之下久遊終於敗下陣來,不僅停止了自主研發的步伐,同時也失去再“逐鹿中原”的雄心,漸漸的退居二線。

所以在2010年之後,久遊就悄無聲息的離開了CJ的舞臺,如今久遊也開始轉向手遊領域,不知道何時它才能重返CJ呢?

久遊退出CJ的那一年,世博會馬上就要在上海舉辦

網星

網星的全名叫做網星史克威爾尼克斯網絡科技公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舊網星”。

作爲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廠商之一,SE在2005年成立了網星公司,並且在當年就參加了第二屆的CJ。當時,網星旗下最著名的遊戲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魔力寶貝》,當然它作爲SE的中國分公司,也帶了一些SE的其他遊戲產品,但是銷量都不理想。

不過在2004年的時候,國內的網遊產業還處於上升階段,而且因爲《石器時代》的流行,同爲回合類的《魔力寶貝》也開始流行起來,網星也因爲收穫了不少的粉絲和money。然而好景不長,因爲外掛和市場競爭的原因,特別是《魔力寶貝》的收入下滑嚴重,網星在參加了第二屆和第三屆CJ之後默默地離開了CJ舞臺,公司也隨之解散。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大宇公司成立的網星樂園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新網星”,接替了一些“舊網星”的工作。本來大宇是想要藉助網星網遊的運營經驗在網遊市場上有一番作爲,但是衆所周知在2006年之後,國產單機市場開始大幅度的萎縮,大宇公司也遭到了嚴重虧損,最後也不得不把新網星遺棄,自此網星也就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當然也就沒有再在CJ上出現過。

光宇華夏

可能大家都知道,因爲《石器時代》、《魔力寶貝》這些早期代理的回合制網遊的成功,國內的網遊開發商最初也將開發的目標放在了回合制網遊之上。比如本站的《大話西遊》、《夢幻西遊》,還有就是光宇華夏的《問道》。

當時的《問道》可以說是與兩大西遊系列並列的國產回合制網遊,也曾經創造過100萬人同時在線的紀錄。在首屆的CJ上,光宇華夏也是首批參展的國內網遊公司,並且一直都是CJ的常客,在2006年代理《神界》之後,更是讓它着實火了一把。

光宇華夏曾經的人氣也不容小覷

不過從2010年後,隨着國內網遊開始出現下滑的跡象,加上在《問道》之後它一直未能拿出更加出色的作品,其後面重點打造的《創世OL》、《秦始皇》、《炫舞吧》都未能成功。在當時衆多知名的網遊公司都紛紛退出CJ的浪潮之下,2013年的第11屆CJ也成爲了光宇華夏的在CJ舞臺上的最後一次登場。

其實,說起來光宇華夏並沒有犯多少錯誤,它之所以退出CJ,主要還是因爲國內網遊大環境的原因,所以它更像是吃了時代的虧,而不是自己作死。

除了《問道》以外,光宇其他的遊戲都不算太成功

韓國遊戲開發院

其實韓國遊戲開發院並不是一家公司,而是在第一屆CJ時韓國所派來了一個組團。第一屆CJ其實相當的寒酸,只有129家廠商參展,其中韓國的遊戲公司佔絕對的大頭。當時韓國遊戲開發院帶來了20家韓國的遊戲公司來到了CJ,而國外的其他廠商只有育碧和索尼算是大牌,其他的大牌廠商紛紛缺席,這也是韓國廠商在CJ上參加最多的一次。

曾經組團參展的韓國遊戲開發院

不過,這樣的“盛況”也僅僅持續了一屆而已,第二年韓國遊戲開發院也沒有再組團前來。這其實並不是它們第一屆展出沒什麼效果,反而是因爲展出的效果比較好,當時就有不少的國內廠商和它們進行了合作,第二年的CJ自然就由國內的合作廠商出面了。

同時,第一屆CJ的時候,韓國遊戲開發院其實也是主辦方邀請而來。由於第一屆的成功,第二屆主動要求參展的國內廠商大量增長,所以在第二年CJ主辦方也沒有再積極的邀請韓國方面來參展,韓國廠商組團參加CJ也僅僅維持了一屆而已。

寫在最後

唐太宗說過“以史爲鏡,可以知興衰”,筆者寫這篇稿子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夠以“消失”的廠商爲鏡,讓大家瞭解那一段的歷史的同時,能夠通過思考獲得改變和進步。CJ這15年的時間,我們見證的不僅是廠商的消失,更是見證了國內遊戲廠商和遊戲市場的改變,未來我們還會見證到更多,相信屆時,做加法的廠商也將更多。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