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隨父訪滬 姚人多籲民進黨應以新方式認識大陸

海基會新任副董事長秘書長姚人多。(圖/海基會提供)

記者周怡德臺北上海連線報導

1969年生、籍貫浙江省的姚人多,父親因國共內戰1949年隨着政府來臺。知情人士透露,姚父過世前曾叮囑,要做好「對兩岸有益」的事情,這也成爲姚接下海基會秘書長的原因之一。

曾在1990年赴上海的姚人多,見證大陸一線城市的巨大改變,及大陸逐漸邁入強國事實。他強調,如果不能精準把握當前臺灣人認識大陸的新方式,任何政黨的兩岸定位與兩岸政策都會失焦,尤其是民進黨

姚人多在臺中出生、高雄長大,1987年自臺灣省立鳳山高級中學(今國立鳳山高級中學)畢業,考取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1993年取得學士。1995年獲得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學碩士學位,2002年取得艾塞克斯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

▲海基會新任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姚人多。(圖/海基會提供)

姚人多亦曾熱心文學創作。在1994年以〈紀登斯事件〉獲第十六屆聯合報文學獎小說獎第三名,1998年則以短篇小說黛安娜〉獲臺灣文學獎佳作。姚人多也曾短暫擔任《自由時報旅遊版記者,十年磨一劍,多年刻苦磨練出來的文青式語言,讓他成了蔡英文信賴文膽

陸媒報導,2013年11月,姚人多以學者身份,帶任教學生到上海蔘訪。當時他發表一篇名爲一個「親綠學者的觀察」的文章,要求民進黨要理解在大陸的臺灣人,文章中姚人多說:「十八年前,我可以清楚地體認到自己是臺灣人;不過現在,幾乎已經無法外觀來分別誰是臺灣人誰是中國人」。”

▲上海東方明珠塔。(圖/記者徐政璿攝)

姚人多提到,正如同大陸其他的都市一樣,上海正在經歷一個現代化資本主義化的過程。它的改變超越一般社會學所認知的速度。他認爲,改變這兩個字早已不足以形容這個城市在過去20年間所經歷的改變。這個改變反應了大陸在這將近20年間已經成爲世界強權大國的事實。”

姚人多還提到,這大概就是臺灣人看待大陸的最新方式。它就是比我們大,大得有點令人無可奈何,甚至有點想要怨天尤人。但是它就是在那裡了,我們也許會嫌棄外灘的資本主義燈光讓一切變得好庸俗,不過,那股讓都市變庸俗的巨大力量,臺灣人卻樂此不疲,一而再、再而三地共襄盛舉

姚人多最後指出,如果不能精準把握當前臺灣人認識大陸的新方式,那麼,任何政黨的兩岸定位與兩岸政策都會失焦,尤其是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