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們請注意:十幾歲的小女生控制着互聯網

微創新思想提出者。科技商業觀察家。微創新研究中心創始人、首席研究員。上海交大、創業家黑馬訓練營、MPD等20餘家大學和機構的主講老師。

文/金錯刀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全球很大的藝術愛好者社區DeviantART創始人Angelo Sotira說的。

他直接對那些創始人提醒,即便你做的是針對20到40歲用戶的應用,不直接面向十幾歲的小女生,他們也不應該忘了一條準則:十幾歲的小女生控制着互聯網

我對此深表認同。馬雲曾經說過,辦網站就像辦舞會關鍵是先搞定美女,美女來了,人氣就上來了。沒有美女,舞會肯定搞不起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是要先搞定小女生。

90後的行爲心理分析經常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但我覺得,對他們的解讀經常是過度解讀。85後人羣是互聯網的第一代土著,十幾歲的小女生爲什麼能控制互聯網?

1、他們是最能代表移動互聯網需求的未來用戶,最關鍵的是,他們是最活躍的用戶。過去,我們經常按收入高低來區分用戶,在互聯網上,則是活躍度高低來區分用戶。

2、小女生是用戶體驗的最佳試金石,如果這些小女生的用戶體驗不好,他們的影響力會逼走其他年齡段的用戶。

3、社交將成爲一切軟件硬件產品的重要使用場景,要想做好社交,必須考慮如何搞定小女生。如Angelo所言,和一羣不明所以的人吐槽,還不如向一羣類似狀態、類似喜好的人交流,因爲後者更能產生共鳴。

你說呢?

文:Angelo Sotira

對那些設計出針對20到40歲用戶的應用的創始人來說,儘管他們不直接面向十幾歲的小女生,他們也不應該忘了一條準則:十幾歲的小女生控制着網絡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她們的存在可能影響其他用戶的體驗效果。比如當他們瀏覽一系列告白/即時通訊/社交應用app時,看到的都是小女孩的惱騷話,就會覺得這個應用和自己有代溝,對於應用推廣並不是好事。

每個社交軟件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不好好想想解決的對策,或許應用離失敗的就不遠了。哪怕現在還很流行,但這些小女生的影響力會逼走其他年齡段的用戶。

以兩個現在流行的社交應用爲例:Secret和Whisper。兩者和推特、Tumblr和Pinterest等平臺分類類似,但後者分別有五光十色的pinboards(pinterest的圖形化面板),還讓用戶和其他人或公司溝通,讓其中交換的信息紛繁複雜。而Secret和Whisper則因爲用戶發佈的內容特殊性,把“匿名”作爲核心特點

Whisper和Secret的規模都在迅速擴張,但是否只是曇花一現?用戶是否真能依賴這兩個平臺作爲他們對社會的想法和感受的垃圾桶?

首先,Whisper要比Secret推出的早,不過此前各種應用/網站如Postsecret、Livejournal Secret、DeviantART Secret已經做了足夠的鋪墊,他們爲當前全球流行的吐槽平臺的茁壯成長做了巨大的貢獻,讓人欽佩。這些平臺爲無數受困於壓力的用戶提供了反饋、聯繫、梳理的平臺。但Secret提出了一個夠新的想法:讓應用讀取通訊錄,讓用戶吐槽的對象從絕對的陌生人朋友和朋友的朋友組成的朋友圈

如果兩個應用想做到長盛不衰,必然要採取一些策略措施,現在開始考慮這些還不算遲,但對Whisper來說,情況似乎更嚴峻些。Whisper推出的早,用戶數量也比Secret更多,但在爲用戶建立個性化匹配的社交環境需求方面,兩者似乎都沒有什麼太好的行動。

建立共同社交特點的社交網絡才能保證較爲長久的發展。

建立決定社交平臺性質的“社交支柱”(cultural pillars)

在建立網站社交環境方面,DeviantART做的比較絕,用戶要遵守各種禮儀規則,如果任一方面違反規則,就會被網站禁足。Whisper和Secret不用這麼嚴格,但兩者至少應該讓用戶對應用的價值有所認識,通過發佈公告或申明,讓用戶對該應用希望建立怎樣的社交環境有所瞭解。雖然可能很多人不會去在意這種聲明,但這些說明網絡環境能起到強大的影響,並將首先體現在用戶體驗上。

這種約束性的說明可能會對應用的傳播起一定的反作用,但也幫應用找到更核心、更匹配的用戶,他們對應用貢獻更多,不僅是單純的抱着喜歡試試看的心情,而能給應用帶來真正的用戶價值。應用推出方可以把應用文化看作內容營銷策略的組成部分之一。

充分利用用戶的聯繫人

掃描聯繫人可能讓有些用戶覺得不妥,但卻能像朋友圈一樣,獲得用戶社交的基本情況。Secret推出這一功能很可能是出於技術方面的考慮,因爲從通訊錄(或者其他社交媒體中)獲得的數據能進一步優化協同過濾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注:協同算法是對一大羣人進行搜索,通過考察各人的偏好,從中找出與目標對象品味相近的一小羣人。

但應用的文化環境常常是隨機生成的,很少有人把它看作嚴肅的科學問題——甚至很少有人把它看作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雖然它可能是決定社交網絡或社區存在壽命的重要角色。

此外,Secret推出的聯繫人功能讓用戶對待自己的言論更嚴肅,因爲你心裡大致知道誰會看到自己的發言,很可能自己的朋友也看得到(,因此不能太囂張、或指名道姓)。而在Whisper平臺上,用戶感覺看到自己最內心深處惱騷的都是一堆非親非故的陌生用戶,面向羣體也是隨機出現的,可能是任何年齡段、任意喜好的不相干的人。

這種營造社交網絡氛圍的做法具有長期效應,用戶使用的時間越長,就越感覺到和一羣不明所以的人吐槽,還不如向一羣類似狀態、類似喜好的人交流,因爲後者更能產生共鳴。Secret就是看準了這一點,着力營造同齡人在一起吐槽的平臺。Secret發展的越完善,Whisper就越難趕超。

優化協同過濾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

協同算法是基於喜歡的內容的相似性、將有同樣喜好的用戶篩選出來的算法,Whisper也推出了類似Facebook的“點贊”(Like)應用,但對Whisper來說,一大劣勢在於數據過於單一,只有Like的數據,而對於用戶本身卻知之甚少,比如用戶的地理位置個人情況等等。

Secret在這方面有顯著優勢,通過向用戶請求聯繫人,並鼓勵用戶提出更多問題,爲用戶營造更加個性化的瀏覽體驗。那麼具體這些問題是什麼呢?比如最基本的:年齡、喜好、想看哪方面的吐槽、以及一些負面信息,如不喜歡的內容,這些信息會進一步和用戶之前的瀏覽經歷相結合。

社交興趣的本質,來自人們對自身的關注。他們希望多多看到與自己立場相似的人分享的秘密,或許這些遭遇也很容易落到自己身上。通過收集和個人具體情況無關、而和人物類型都抽象特點相關的非可辨識數據(non-identifiable data),並將其應用到協同過濾算法中。此外用戶個人信息保密工作如果做的好,對Secret這類應用來說,甚至是個可以做廣告的優點。

話又說回來,所有系統都不是無懈可擊的。用戶有意識或者潛意識中知道分享秘密都有風險,應用被攻擊、新應用的出現,都可能讓自己最想藏在心底的秘密被朋友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