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關注中國式現代化下的產業發展

在供應面強勁反彈以及貿易持續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復甦趨勢有所增強。但由於持續的疫情影響及房市疲弱,整體消費態勢仍呈現疲弱,仍有壓力跡象。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以及防止病毒傳播的相應限制抑制消費復甦,同時勞動力市場壓力也有所上升。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人氣依然疲弱,全球需求進一步放緩的跡象,增長也失去一些動力。

雖然中國與其他全球大國已在多方面轉向採取內向需策略,但中國繼續宣揚高水平的經濟開放。官方仍然致力吸引外資,尤其是高科技製造、金融服務及綠色科技領域。此舉獲視爲促進中國創新升級及提高生產力的必要因素。

中國式現代化代表的是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航天、交通、網路、數位等中國強國,我們認爲,以高端製造業爲代表的行業,以及以數位經濟爲代表的資訊科技行業將迎來更加友好的發展機遇。

2023年中國經濟將有望結束過去一年多的衰退,迎來築底,這是考慮到2023年疫情對於經濟衝擊形成的低基數,消費和生產均會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恢復。再者若從投資端觀察,基礎建設投資會繼續保持積極,地產託底政策不斷出籠,投資端也有望迎來弱復甦,進而可以抵消2023年出口的壓力。

因此,2023年的宏觀環境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預計會是較爲友好的一年,一方面經濟築底帶來風險偏好的提升,同時流動性維持寬鬆有利於估值的修復。2022年的中國經濟相對承受壓力,房地產行業的週期性回落以及疫情的超預期衝擊,使得中國2022年上半年的GDP年增速不到3%,對應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在積極發力以託底經濟。

最近放鬆防疫限制步伐加快,中國房地產市場回穩,以及有跡象顯示2021年發起的對網路科技集團的整頓可能即將結束。然而,復甦道路將是坎坷的,因爲市場繼續面臨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結構性擔憂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隨着圍繞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競選活動啓動,中美關係可能再度有所變化。

往後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保持當前的相對寬鬆基調,因爲全球通膨可能已經接近拐點;中國國內通膨將繼續維持相對可控。如上分析,我們認爲2023年經濟尋底,通膨下行,同時企業盈利築底;盈利高彈性類股稀缺,估值擴張的能力大於盈利。

展望2023年,中國股票在2022年表現欠佳後可望迎來好轉。整體宏觀趨勢上,2023年或將呈現內需強於外需,中下游強於上游,優選內需相關、政策支持的中下游行業。重點看好四大方向,包括出行鏈(航空、機場、高鐵)可望受益於疫情衝擊下降,疊加供給收縮帶來彈性;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因高景氣度維持,估值回落後在成長類股中已具備吸引力。

隨着疫情的變化,此後消費場景有望逐步打開,預計2023年第二季中國消費或將開啓修復進程,居民出行等消費場景的打開將是經濟邁向實質性修復的第一步。刺激政策或有幫助,消費的修復彈性可能更明顯。但溫和的經濟基本面加之居民資產負債表受損,消費恢復仍是結構性的,且需要一定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