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價值股可望補漲 帶動陸股牛年行大運

2020年,MSCI中國指數以美元計價上漲33.4%,表現居於全球股市前段班。防疫有成加上重點式的刺激政策,讓中國在採取少量封城措施的同時,還是能維持相對穩健的出口表現。

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在製造業活動率先復甦之後,消費支出開始接力反彈,不僅讓2020年第四季中國GDP成長率攀升至6.5%,2021年的經濟成長也可望延續。我們認爲,光是2021年上半年,中國GDP擴張的幅度便可大幅超越過去五年的成長率。

不過,若深度檢視MSCI中國指數,便會發現在800多檔成份股中,光是阿里巴巴、騰訊美團、蔚來汽車京東等擁有高速成長動能企業,在2020年就爲指數貢獻超過1/3的總報酬,且指數總報酬有過半都來自前十大權值股。

然而,股市上漲動能集中在少數個股現象,似乎跟全面復甦的經濟活動脫鉤。舉例來說,儘管基礎建設的投資增加帶動工業生產加速復甦,同時,來自海外的需求也刺激了中國的出口貿易表現,但是從工具機制造商、大宗商品生產業者,一直到壽險業者,這些景氣循環企業的股價表現目前仍落後評價較貴的成長股。

另一方面,經濟活動加速復甦也讓中國人民銀行開始採取溫和的緊縮態度。10年期中國公債殖利率自2020年4月的低點至今已上升近100個基本點,政府同時也逐漸收回2020年前三季推出的貨幣刺激政策。現在,大宗商品與部分製造業產品的價格開始浮現通膨的跡象,因此那些先前表現落後的類股,將有補漲的機會

除了經濟復甦環境下可望造就補漲動能外,我們也觀察到2020年中國股市表現出現兩極化的現象。在MSCI中國A股指數中,成長股的表現比價值股高出46%,截至2020年底,兩種投資風格的預估盈餘本益比分別是36.1倍與10.5倍。我們認爲,隨着未來經濟活動更加全面地復甦,這樣的價格差距可望爲價值股創造具吸引力風險報酬特性

因此,部分在2020年表現領先的個股,2021年未必能夠續強。舉例來說,網路公司可能會面臨日益嚴苛的反壟斷法,而推動藥品降價的政策,對評價相對昂貴的醫療保健類股也是一大挑戰,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2021年中國政府的首要政策將是法規監管與社會福利,加上爲了慶祝中共建黨100週年,預期維持社會穩定與管理系統性風險作爲施政重點。例如,近來一連串國營企業的債券爆發違約事件,便彰顯中國政府致力於打造更爲穩健的資本市場的決心,這些措施應有助於改善各界對於投資中國抱持的疑慮。

展望2021年,隨着全球擴大施打疫苗、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活動陸續回覆正常,我們認爲價值股的表現可望迎頭趕上。聯博建議投資人不妨留意2020年尚未參與上漲動能,但評價相對較低且獲利基本面穩健的企業。

舉例來說,由於中國的週期性復甦動能仍舊完整,礦業、原物料與工具機產業的龍頭企業後續可望有表現機會。此外,中國在科技領域力求自給自足,也將爲半導體制造商帶來機會。

除此之外,勞動市場吃緊與家庭可支配所得改善,投資人將有機會從消費與醫療保健產業中發掘出投資契機。另外,中國政府針對卡車電動汽車推出新一輪的刺激方案,可望刺激汽車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