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轉移肺部 口服標靶藥延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臺中一位七旬婦人,兩年前診斷出罹患腸癌三期,去年癌細胞轉移至肺部,轉診到臺中榮民總醫院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況獲得控制,生活品質改善,卻因爲家屬無法負擔醫療費用,考慮放棄治療。醫師認爲,腸癌口服標靶藥物若能早日通過健保給付,不僅減輕患者及家屬的負擔,也多一種治療的選擇。

▲ 口服標靶藥物 助七旬腸癌嬤延命(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的民國10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六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且102年十大癌症死因中,直腸結腸肛門癌的死亡率高居國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名。

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蔣鋒帆表示,腸癌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即使有血便等症狀,也常被民衆誤認爲是痔瘡,導致雖然有了糞便篩檢把關來掌握早期治療的契機,但仍有許多患者癌細胞會轉移至其他器官,成爲四期末期癌症,治療也較爲不易。

蔣鋒帆指出,過去四期腸癌患者約平均6個月就可能面臨死亡威脅,隨着化學治療與標靶藥物問市,患者得以治療延命;但長期治療後,患者對針劑標靶合併化療藥物慢慢產生抗藥性,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直到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出現,帶給晚期腸癌患者一線生機。

大腸直腸癌晚期治療目標爲控制病情、避免惡化、延長患者存活期以及追求生活品質。由於治療療效副作用因患者而異,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才能延長患者餘命。蔣鋒帆解釋,經由臨牀試驗證實,口服標靶藥物能降低23%的死亡風險,但許多腸癌病友因負擔不起,選擇放棄治療。

蔣鋒帆強調,腸癌不可怕,手術後治癒的機會非常高,但若轉移至其他器官,則常常是致命的,希望口服腸癌標靶藥物能早日通過健保給付,多給醫師一種抗腫瘤的治療選擇,幫助病人遠離腸癌的威脅。他也呼籲有腸癌家族病史者,要定期篩檢及全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