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境公園「飛天掃帚」僅剩竹竿 海科館籲愛護、勿觸摸

市民反應飛天掃帚」多數只剩一根杆子。(陳彩玲攝)

法國藝術家派崔克利用竹子麻繩等在地天然材料創作,並命名爲「掃把救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法國藝術家派崔克利用竹子、麻繩等在地天然材料的創作,並命名爲「掃把救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陳彩玲基隆傳真)

基隆市八斗子潮境公園擁有美麗海岸景色園區內更有許多裝置藝術,吸引遊客前來拍照打卡,但有市民反應「飛天掃帚」多數只剩一根杆子,相當難看。對此,海科館表示,成立至今已進行多次修復,但材料準備需要時間,呼籲民衆不要觸摸、搖動,破壞裝置。

巨型掃把的藝術裝置被民衆公認爲知名電影中的「飛天掃帚」,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拍照留念,成爲熱門景點,但展覽至今,陸續傳出民衆站立在掃把上,或是搖晃杆子惡意破壞等,狀況層出不窮,儘管海科館多次呼籲、修復,仍不敵有心人士破壞,日前也有市民反應,多數掃把只剩一根杆子,盼權責單位能加以修復。

對此,海科館迴應表示,飛天掃帚是2016年潮藝術作品,當時有許多環境藝術創作的作品,所有材料都可以自然分解,不論是由海科館或基隆市政府管理,許多藝術裝置早已塵歸塵、土歸土,但因飛天掃帚備受民衆喜愛,大家也期待它能一直存在,因此不斷進行修復。

海科館進一步說明,掃把至今已經快6年,時常進行補修,但準備其材料相當耗時,包括竹子修復前要先曬乾並進行鋸整,不僅如此,八斗子位處海邊,時常受海風天氣變遷影響,必須天時、地利、人和,修復不易,仍會盡力讓掃把恢復原貌,此外,海科館強調,飛天掃帚也需要民衆共同愛護,可以利用借位方式取景,不要碰觸掃把本身。

海科館2015年開始舉辦潮藝術活動,2016年以「海洋未來式」爲主題設置許多裝置藝術,其中飛天掃帚藝術裝置備受民衆喜愛,是法國藝術家派崔克利用竹子、麻繩等在地天然材料的創作,並命名爲「掃把救星」,他希望藉由巨型掃帚,表達掃除威脅海洋境中垃圾污染物意象,提醒民衆保護海洋、淨灘行動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