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迺訓快評》《臺灣政策法案》集美國兩手策略之大成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9月14日以17票對五票的壓倒多數通過了《臺灣政策法案》,順利通過頭一關。(圖/路透社)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9月14日以17票對五票的壓倒多數通過了美國國內法《臺灣政策法案》,預料最後通過立法沒有意外,也必然通過,箇中關鍵是該法案是由民主、共和兩黨「共同提出」,即此事是兩黨共識。但臺灣人該認清的是,到底意外促成內鬥不止的兩大黨願意攜手合作原因,是爲了力挺所謂臺灣的民主繁榮,還是根本是爲了圍堵中國可能崛起成爲東亞霸主,所下的一着先手棋。是誰意外團結了美國?纔是立法的根本原因。

此次立法升級了諸多對臺政策的寬容性,幾乎是在違反美國一中政策的紅線上遊移,一言以蔽之,即是在不正面戳破一中政策的前提下,形式上將臺灣「視爲」國家對待,但又不願爲爲臺灣「正名」爲國家,該法案可謂是集美國兩手策略權術大成之作。

既然美國鐵了心在中美競爭中,在貿易戰、科技戰、貨幣戰等既有戰線上,再加開把臺灣當作作戰標的的政治戰戰線,則中共當局必然有所迴應,就算不立新法加緊尋求法理制臺,也恐會在原有的《反分裂國家法》中,師法美國人玩起升級文字模糊戰的遊戲精髓,大大地在原有法條中擴大解釋與增加啓動《反分裂法》的要件。果真如此,則對中共而言,除是想回應美國極不友善的針對性立法,更是想澆熄那些被《臺灣政策法案》迷惑的臺獨氣焰。

《臺灣政策法案》的立法,與可能的《反分裂國家法》修法,都不是衝着臺灣而來,且只是兩強鬥爭加劇前的小菜一碟。而臺灣如同是兩強在爭奪世界權力皇冠路上的「臺階」,或者是賽車競技場上的「護欄」,不管誰最終爭到了皇冠,誰最終壓線勝出,「臺階」或「護欄」的角色與必然性的結果,都是臺灣不可承受之重。

臺灣人切莫爲美國的新法而沾沾自喜,須知巨大風暴來臨前,總是先吹來陣陣涼風。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