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漢:大灣區最大特點是一國兩制 既是優勢也是挑戰

3月26日,粵港澳大灣發展與房地產投資高峰論壇廣州隆重舉行,在論壇上,陳廣漢教授作主題演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思路與策略》,他認爲,國家大局那麼多,主要認準兩個,一個是國家“一帶一路”一個是大灣區,所以說大灣區是有機會的。陳廣漢教授指出,共建三大平臺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是重中之重,要投入的話首先在這三個地方,然後在其他地方進行擴散。

他認爲,大灣區最大特點是一國兩制,這是一個優勢也是一個挑戰,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體制優勢,也是香港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獨特角色制度基礎。第二個是堅持一國原則有助於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爲港澳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能。第三個尊重兩制有利於發揮港澳的獨特作用,促進兩地珠三角改革開放。我們要尊重兩地差異,並且用市場化的辦法來解決,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

以下爲演講實錄:

珠三角地區歷來是對外開放門戶區域,從1.0版的對接港澳,到2.0版的大灣區融合與制度創新,現今粵港澳大灣區正進入3.0版時代。目前大灣區處於兩極格局,一極是廣州-佛山-東莞-深圳-香港形成的S型經濟發展軸線,一極是廣佛都市圈和深港都市圈形成的區域中心。未來2020年基本是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中心。

大灣區主要的意義在於構建開放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引領作用;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在打造開放型格局的新範式中發揮引領作用;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

所有大灣區有共同的特點,一個是優美的海邊城市,環境優美;二是科技技術,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第三個是城市網絡樞紐。

我們自己的大灣區最大特點是一國兩制,這是一個優勢也是一個挑戰,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用學術性的要素自由流動市場的開放,現在規劃綱要裡面叫流動順暢,香港是自由港,我們講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要自由流動,同時有跨境就業、跨境教育、跨境養老、跨境居住。

我們一國兩制的問題是要突破的,一國兩制是優勢、也是挑戰,這是我的基本觀點,堅持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體制優勢,也是香港和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獨特角色的制度基礎。第二個是堅持一國原則有助於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爲港澳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能。第三個尊重兩制有利於發揮港澳的獨特作用,促進兩地和珠三角的改革開放。我們要尊重兩地差異,並且用市場化的辦法來解決,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

講到區域創新共同體,一個是深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圳落馬洲河套將來會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把深圳和香港的優勢集合在這裡。再一個是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這是整個一條線。還有是環大灣區科技創新帶,主要是以灣區9市的國家級科技園形成的一個帶,裡面創新的產業向大灣區裡面擴散。

人民幣跨境問題,將來要推動人民幣跨境流動,問題就出現在我們這裡,目前香港的人事保險在珠三角不能用。另一個問題是資金嚴管了,一年交40、50萬,但是錢不出去,這是很麻煩,將來大灣區要人流、物流、資金流流通,一定要跟社會保障、車輛保險通用,不能通用怎麼能一體化,怎麼說是大灣區。

未來我們大灣區東西兩岸會有更多的跨海通道,現在珠三角西岸城市都想連接深圳,未來可能有一天深圳的地鐵會開到中山,深圳的人在中山住,到深圳去上班,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中山也已從北邊連接南沙,通過深中通道跟深圳連接起來,深圳現在的城市軌道交通也進入了東莞。

我這次到東京灣調查有一個案例,東京灣早期靠港口,後期靠市場,橫濱有大量的歐美的貨運到這裡,東京灣的集裝箱數量超過東京,因爲東京背靠整個市場,廣州背靠這麼大的市場,他有很大的產業背景,有很大的競爭力。

另外,從粵港澳大灣區的機場和港口規劃佈局來看,我們在大灣區中,基礎合作中間還有很多要協調的,有利益衝突的要協調的。

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生活圈,低碳灣區是將來要做的。此外,大灣區合作要共建重大國際合作平臺,前海、南沙、橫琴是三大平臺,要投入的話首先在這三個地方,然後在其他地方進行擴散。大致就講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