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人:美以圍堵制衡中國

美國在臺協會(AIT)及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於美東時間3月25日簽署了成立海巡工作小組(CGWG)備忘錄外交部26日舉辦「臺美海巡合作瞭解備忘錄」宣佈茶會外交部長吳釗燮(左二)、海委會海巡署署長周美伍(右一)、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右二)、海洋委員會主委李仲(左一)出席。(鄧博仁攝)

臺美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前外交部長程建人表示,臺美簽署備忘錄是把過往私下做的項目公開化,以加強臺美關係,圍堵制衡中國大陸;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戰略教授李大中認爲,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美國總統拜登25日在白宮舉行上任後首場正式記者會,強調他任內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會繼續在新疆香港議題發聲,也會針對南海臺灣等議題向中國問責。同一天,臺美在華府簽署「海巡合作瞭解備忘錄」。

對此,程建人說,外界原本認爲拜登對中政策有所調整,目前看起來有調整,但基本主調沒變,仍把中國視爲長期的威脅挑戰

拜登與川普不同處,在於拜登會採取較有彈性的3C政策,意即競爭、對抗與合作,在大的局面下,拜登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打羣架,不斷加強跟包含臺灣在內等盟國聯繫

針對臺美簽署備忘錄,程建人指出,其實就是把過往私下做的項目公開化,更重要的是,美國希望加強與臺灣的關係,來圍堵制衡中國大陸,雖然備忘錄沒有明講針對中國大陸,但用意很明顯。

李大中認爲備忘錄中期盼在海洋資源、打擊非法漁業、救生救難等議題共同努力,都屬較不敏感事項,且合作機關也是海巡公務機關,不是代表國軍,「這不是新鮮事,臺美間的合作應該有些歷史了」。

中正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則認爲,此次備忘錄是一種突破,未來美國是否跟菲律賓亞太國家簽訂類似合作協議?我國能否透過美國打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契機?這幾點還值得觀察。

民進黨國際部主任羅致政說,透過海巡合作的敏感性較低,廣義上就是雙方的「安全合作」,不能說「軍事合作」,他不會用「臺美海巡合作對抗中國《海警法》」,因爲這不算「對抗」,而是「因應」;美臺有更多合作是必要及迫切的,《海警法》給予中國用武力的基礎,此時臺美海巡合作當然有外交的政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