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市場國潮涌動 國產新能源車逆襲領跑

(原標題:乘用車市場潮涌國產新能源車逆襲領跑)

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6月份國內汽車銷量猛踩“剎車”,同比和環比均呈下滑狀態。

在此背景下,中國汽車品牌卻成爲了一抹亮色,總體銷量同比攀升,市佔率也有顯著提高。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69.1萬輛,同比增長16.5%,市場份額佔據44%,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0.5個百分點。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中國汽車品牌市場份額的攀升是其品牌競爭力提高的結果,同時,大衆消費需求的崛起,也爲中國汽車品牌的銷量增長提供了條件。

此外,許海東也指出,在面對芯片供應短缺等問題時,自主品牌車企表現得更爲積極,這也爲其市場份額的攀升奠定了基礎

中國汽車品牌漸崛起

位於北京朝陽區大悅商場原本是集購物、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商場,現如今,商場一層儼然成爲了“車展”現場,小鵬汽車、威馬汽車、小康股份、吉利汽車等均攜旗下最新款車型亮相,引來不少消費者圍觀。

與這些中國汽車品牌交相輝映的是不遠處的中國李寧毛戈平彩妝大白兔等“國潮”品牌,他們共同組成了商場中的一道新的“風景線”。

“利用購物之餘的時間看看時下新車,這種方式非常好。能明顯感受到近年來入駐商場的國產車型越來越多了,這些車在外形和性價比方面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位消費者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國貨的崛起不僅是文化自信心提升的一種表現,更是產品品質升級的印證。在她看來,產品品質的提升,也是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漸漸崛起的基礎。

根據中汽協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國內汽車銷量出現明顯回落,同比下滑12.4%,而中國品牌乘用車的表現卻明顯好於大市,共銷售69.1萬輛,環比增長1.7%,同比增長16.5%,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0%,佔有率比上月增長2.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10.5個百分點。

近期,多家汽車上市公司披露了6月產銷快報,不少公司自主板塊的銷量均實現了逆勢上漲。其中,長安汽車(000625)旗下的重慶長安6月共銷售汽車6.64輛,同比增長11.09%;廣汽集團(601238)旗下的廣汽乘用車6月共銷售汽車2.94萬輛,同比增長11.62%。

相反,上述上市車企合資板塊在6月的表現卻是不及市場預期。其中,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本田6月銷量同比下滑35.47%;長安汽車旗下的長安福特6月銷量同比下滑1.69%,長安馬自達同比下滑20.18%。此外,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大衆、上汽通用6月的汽車銷量也出現了“滑鐵盧”。

據中汽協統計,與上月相比,今年6月德系品牌乘用車銷量明顯下降,韓系降幅略低;與上年同期相比,法系銷量保持快速增長,其他外國品牌均呈較快下降。

許海東分析稱,中國汽車品牌的逆襲有長期原因,也有短期原因。從長期來看,中國品牌市場份額的上升是其品牌競爭力提高的結果;短期來看,在應對芯片短缺等問題方面,中國車企的反應更積極,這爲他們保障產品供應提供了基礎。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認爲,應對芯片短缺的危機,合資品牌的供應鏈體系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優勢,而中國汽車品牌則憑藉着良好的市場敏銳度和反應能力,積極保障芯片供應穩定,這爲其後續的發力奠定了基礎。

崔東樹判斷,隨着中國汽車品牌的提升,會進一步稀釋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

搶抓新能源車機遇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中國汽車品牌佔有很大份額,這有效支撐了其市場佔有率的提升。”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爲,中國汽車品牌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機遇的把握,也是助推其市場份額增長的重要因素。

根據中汽協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20萬輛,分別達到121.5萬輛和120.6萬輛,均同比增長200%。

具體到車型上,與上年同期相比,純電動汽車產銷雙雙超過百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超過20萬輛,同比均呈快速增長;燃料電池汽車產銷也結束下降,呈一定增長。

截至今年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已由年初的5.4%提高至9.4%,其中6月單月的市場滲透率高達12%。這其中,中國汽車品牌做出了較爲突出的貢獻。

根據部分上市車企公佈的6月產銷快報顯示,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板塊的表現的確更爲突出。其中,比亞迪(002594)6月新能源車銷量4.14萬輛,較之於去年同期的1.42萬輛同比增長191.55%;長城汽車的新能源品牌歐拉6月銷量1.08萬輛,同比增長309.5%;廣汽埃安6月銷量8639輛,同比增長103.75%。新造車企業方面,6月,“蔚小理”分別交付量達8083輛、6565輛和7713輛,分別同比增長116.1%、617%和320.6%。

崔東樹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突破50%。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還會持續提升,尤其是在電動汽車市場,仍然有巨大的機遇可挖掘。再加上中國汽車品牌在智能化層面創新速度較快,將進一步助推其快速增長。

國海證券認爲,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強勁,比亞迪以及造車新勢力等表現搶眼,拉動力電動車市場佔有率的擡升。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供給端豐富,優質車型正在放量,市場自發性需求爆發,在全球的電動化浪潮中,中國的產業鏈將迎來崛起機遇。

中國車企的未來

目前,根據行業內的普遍預測,到2025年,國內汽車產銷預計會達到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比例有望達到20%,甚至30%,在這個過程中,有關新興產業和新興領域的產品會呈現快速增長。

“雖然‘十四五’期間市場的總量有所增長,但結構已發生了根本變化,能生存下來的都是精英。”廣汽集團戰略研究部部長黃智雄認爲,“十四五”期間,汽車市場的競爭更趨於複雜化、白熱化,中國汽車品牌原本憑藉價格優勢取得的高市場份額的情形將難以複製,勢必要通過科技創新,構建最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態體系、打造最具市場競爭力的車型,才能取得逆勢增長。

也有業內人士對於中國汽車品牌未來的發展持較爲樂觀的態度。日前,東風汽車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就曾在一次公開活動中表示,預判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十四五”迎來50%的市佔率拐點。

對此,崔東樹也表示認同,在他看來,中國汽車品牌通過持續在智能化與電動化領域的發展,達成這個目標市場份額不成問題。

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爲,中國汽車品牌在智能網聯和新能源領域發展較快,這爲中國車企的品牌向上提供了機遇,中國汽車品牌應把握好這種先發優勢,率先實現在品牌層面的突破。未來,中國汽車品牌將迎來充分競爭的時代,全球化發展纔是其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