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Seafood當心!今年首例本土霍亂 中年男腹瀉水便住院中

疾管署疫情週報,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今年首例本土霍亂病例。(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疾病管制署今(3)日公佈今年首例本土霍亂病例,一名居住在中部的50多歲男性調查他的飲食曾經食用市場購買的蛤蜊家中烹調生熟食砧板並未分開,疑似是食用受到不潔海鮮污染食物遭到感染,目前還在住院治療當中

疾管署防疫醫師吳佩圜表示,個案在9月下旬因出現腹痛、腹瀉、水便情形就醫並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認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調查他平常沒有生食習慣飲用煮沸自來水,只是家中生熟食砧板未分開使用,發病當天曾食用自市場購買的蛤蜊,有可能是感染來源,衛生單位已經把他發病前五天有檢體可採的食物皆送驗,釐清感染來源;他的同住接觸者無疑似症狀,檢體送驗中,將持續追蹤健康情形。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腸道傳染病,潛伏期通常爲2至3天,透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霍亂弧菌對胃酸抵抗力不佳,通常須吃入大量的細菌纔會致病,但在胃酸不足或胃部切除過的人或免疫機能較差者,則少量的細菌即可能致病,然而這名個案本身有慢性疾病,免疫力較差,正是屬於容易感染霍亂族羣

▲若食用到受污染海鮮,可能遭受感染。(圖/記者周宸亙攝)

疾管署表示,感染霍亂後主要症狀爲大量米湯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循環衰竭等,嚴重未治療的患者致死率可超過50%,但如果加以適當治療,則可降至1%以下。

國內今年截至目前累計1例本土霍亂確定病例,爲近5年同期最低(近5年同期本土病例數分別爲3、5、4、8、8例);近5年共1例境外移入病例,爲2015年發病,感染國家越南

疾管署也提醒,中秋節及國慶連續假期即將到來,民衆烤肉聚餐機會增加,霍亂弧菌可久存於污水中,ㄧ旦生食受污染水域捕獲的海鮮(特別是甲殼類貝類),就有可能遭受感染,因此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蠔或未熟貝類等,食物應充分煮熟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飲水應煮沸;非立即食用的食物應加蓋後置入冰箱保存,以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