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訓練助心衰患者舒服復健 有效增加心肺耐力

離心腳踏車訓練助心肺疾病患者輕鬆復健,有效提高患者心肺耐力。(亞大附醫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日前臺中50歲張男因罹患心臟衰竭,活動時變得易喘,影響日常作息,經亞大醫復健科醫師安排離心型腳踏車訓練,大幅提升心肺功能,更表示「已準備揪朋友爬山」;亞大物治系助教黃鬱潔指出,離心運動對心肺負擔低卻能有效強健心肺,適合年長者及心肺疾病患者。

據瞭解,張男目前50歲,罹患心臟衰竭,體力大不如前且易喘,表示「爬1層樓就得坐下喘氣休息5分鐘」,不但嚴重影響作息也令他對生活產生倦怠感,積極赴亞大醫復健科進行心肺復健;物理治療師及醫師評估後,建議張男進行與亞洲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合作的離心型腳踏車訓練。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長周立偉指出,原先張男十分積極、規律地回診進行復健,但傳統向心型腳踏車訓練,較易喘氣及疲累,讓張男無法適應;離心型腳踏車訓練疲累感較輕,經兩個月的訓練,張男的體能漸入佳境。張男興奮表示,現在在家中1次爬3層樓都不是問題,更打算相揪朋友爬山。

亞洲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黃鬱潔指出,肌肉收縮、靠近身體稱爲「向心」,肌肉拉長、遠離身體則稱爲「離心」,離心腳踏車是以「反踩」方式訓練,達到輕度復健的效果。也表示,離心運動對心肺負擔較低,但更好幫助肌肉強健,對易喘或沒有多餘體力的老年人或心肺疾病患者來說,離心型運動是較有效且舒服的運動訓練模式。

周立偉也說明,醫學上無「治癒」心臟衰竭的藥,因此心臟復健是治療中的關鍵。雖門診復健會受到時間及空間限制,但這類患者不適合自行在家訓練,危險度較高,醫院有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能爲病人量身訂做安全、有效的復健計劃,並及時監測運動狀況,能幫助患者更樂於接受復健治療。

周立偉強調,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氣喘等,出院後的前3個月是「心肺復健」最重要的黃金期,建議患者及家屬能在這個時期能透過積極運動復健,將心肺耐力拉到最好的狀態,才能循序漸進回到原來生活步調,避免後續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