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評測”爲啥火了?

紅書博主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直播。  小紅書供圖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知乎展臺,一位用戶正在體驗知乎講座。  知乎供圖

在小紅書創作者開放日現場,博主合影留念。  小紅書供圖

2020年7月2日,來自英國的海外視頻博主在重慶大足石刻景區拍攝遊玩體驗視頻,向世界推介重慶。  黃 舒攝 (人民圖片)

外出吃飯,上大衆點評搜附近推薦;買護膚品,在小紅書上“種個草”;入手新產品,去知乎看看專業用戶的建議……如今,互聯網平臺成爲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剁手”前“做攻略”“求推薦”的重要入口。據工信數據,2020年國內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2838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互聯網平臺服務企業實現業務收入4289億元,同比增長14.8%。

種草”、評測類平臺爲何深受消費者青睞?“消除信息不對稱”或是答案之一。信息爆炸時代,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被冗雜的營銷信息佔領,如何快速獲取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平臺通過打造社區,聯結相同需求的用戶、開展知識營銷傳遞品牌價值、以生活方式重新定義營銷模式等手段,高效鏈接起品牌方與消費者,爲消費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提升用戶購買意願,實現多方共贏。

把有共同需求的人聚在一起

“種草”,網絡流行語,指分享推薦某一商品的優秀品質,以激發他人購買慾望的行爲。

在這個詞迅速進入中國年輕人日常用語的背後,是一種全新的購物方式正在到來。

“95後”小曹使用小紅書已有3年多,最初因自己喜歡的影視明星入駐而註冊。如今,她早已習慣購物前先上小紅書看看其他用戶的“種草”或“拔草”筆記

“比如買化妝品時,可以找到和我膚質一樣、預算相近的用戶寫的購物筆記,有些用戶會詳細描述一整天的帶妝感受和對比圖,很有參考價值。”小曹說,在專櫃購物時,過於熱情的導購員會讓自己倍感壓力,自行在平臺上先了解後下單,能有更多“糾結”的時間,購物體驗也自在許多。

不喜歡看得見真人但很陌生的導購,卻很信任素未謀面但與自己愛好品味相近的網友,這是許多年輕人的共同點――伴隨互聯網長大的一代人,對網絡社區天然擁有更多親近感

互聯網讓身處不同地區卻有相同喜好、習慣的人得以相識並依照羣體特徵形成各類社區。成立於2013年的小紅書就是社區平臺的典型。誕生時正值海淘熱,小紅書最初定位“海外購物指南”,供用戶分享自己海外旅遊、購物的經驗,回答其他網友疑慮,由此定下社區底色。

“小紅書就像一座城市。”小紅書創始人翟芳曾這樣比喻。一座城市猶如一個大型社區,有價值的內容將用戶聚集在社區中,在“被種草”的同時,他們也可以成爲新的“種草者”。

隨着中國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中國網民規模數量不斷增長,以小紅書爲代表的網絡平臺用戶體量也隨之劇增。2018年起,小紅書通過邀請名人入駐、贊助網絡綜藝等方式吸引了一批黏性較強的用戶;同年5月底,小紅書完成超過3億美元D輪融資;直至今年2月,小紅書月活約達1.38億,比去年初增長72%。

用戶規模如滾雪球一般擴張,品牌商自然也瞄準了這一龐大流量池。國貨“完美日記”成功出圈是小紅書平臺助力品牌成長的典型之一。2018年2月,完美日記入駐小紅書,在平臺KOL(指對相關羣體購買行爲有較大影響力的人)“種草筆記”助推下,起初名不見經傳的完美日記搜索曝光量暴漲。當年“雙11”,完美日記成爲天貓美妝銷售第一的國貨品牌。僅在小紅書平臺,完美日記就擁有近200萬粉絲,獲贊與收藏筆記數超370萬。

“像一本生活類百科全書。”小曹如是形容小紅書。如今,美食、健身、母嬰、家裝、職場、學習等話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紅薯”(小紅書用戶暱稱)加入。據比達諮詢《2020上半年度中國旅遊行業發展分析報告》,以小紅書爲代表的平臺成爲2020年上半年用戶最常使用的出行決策平臺。截至2020年底,入駐小紅書的品牌已超65萬。品牌、KOL和用戶共同創建起多姿多彩的社區生態,讓消費者得以看到各種精彩的生活方式。

傳遞有價值的品牌知識

“‘細菌’和‘病毒’有什麼區別?”――在知乎平臺上,這個問題被1600多名用戶關注,瀏覽量突破70多萬。

所有回答中,獲贊最多的答主李雷”是一名生物學博士,以生物學角度出發,他從定義、代謝方式、進化過程等方面區別細菌和病毒,提出對抗細菌、病毒的方法之一――體外對抗。其答案底部,插入了某品牌殺菌洗衣機的購買鏈接,供消費者參考。

隨着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和內容消費觀念的普及,利用專業信息助力消費決策的觀念被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據艾媒諮詢《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爲調研分析報告》,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規模達392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675億元。一面是互聯網時代各類信息洶涌而來,一面是用戶對高質量信息需求旺盛,“信息降噪”成爲品牌和消費者共識,知識分享類平臺成爲消費者決策參考的重要渠道。

“自創辦起我們就堅信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稀缺品,而知乎的任務是提供一個生產、分享和傳播知識的工具。”知乎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目前,知乎開發了知友衆測”、多維任務“芝士平臺”、“小藍星”推薦和好物推薦等產品形式,整合品牌、專業用戶等多方資源,爲消費者提供質量上乘、適配需求的優質內容。

“‘6・18’購物節準備買手機,有什麼推薦的機型?”“選購嬰兒車有什麼講究?”“空氣炸鍋好用嗎?”……截至今年5月,知乎站內共有逾百萬的種草問題在流通,每日新增問題量上千個,日均瀏覽量破千萬。無論多小衆的話題,幾乎都能在知乎上找到答案。在“用汽車發動機煎牛排這事靠譜嗎”一問下,汽車品牌奧迪對發動機相關知識的科普廣受用戶好評,有效提升消費者的品牌好感度。

邀請專業創作者“講故事”,是知乎幫助消費者加深品牌認識的有效手段。而同樣作爲鏈接品牌與消費者平臺的美團,則以融入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方式推動購買轉化。2017年,美團點評提出Lifestyle Marketing理念,即用生活方式重新定義廣告,幫助品牌廣告實現“找誰買”到“懂誰會買”的轉變。

“現在的消費者選擇消費方式時已經很難‘被教育’,他們依賴自己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傾向,會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時任美團點評品牌廣告部總經理陳瑞傑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消費升級背景下,平臺需要探索能真正打動消費者的有效觸達,實現精準的人羣展示和融入性的場景體驗。

何以實現有效觸達?掌握數據是關鍵一環。

基於位置定向能力和大數據畫像等,平臺能夠獲悉消費者的地理位置、消費習慣等多種屬性,通過這些數據,辨析用戶完成某個消費動作後還產生了哪些行爲、不同用戶有哪些趨同的消費行爲,以此全方位發掘潛在消費需求、打造新的消費場景。

做消費者的理性“種草機”

平臺成爲消費決策重要入口的同時,不良營銷行爲也隨之誕生。

此前,上海市消保委曾約談美團平臺,要求其就消費者取消訂單引發退款、訂送餐和生鮮蔬菜配送不履約和頁面誤導消費者問題進行整改。

同時,平臺軟文數量劇增、商品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受到衆多用戶“吐槽”:“有時很認真看一篇筆記,最後目的卻是打廣告”“某些博主接了廣告不承認,推薦的商品質量很差”“明明是生活分享平臺,卻被某些用戶當成了炫富平臺”。

今年4月,小紅書《社區公約》上線,從分享、互動兩個方向對用戶的社區行爲規範作出規定,要求博主在分享和創作過程中如受商家提供的贊助或便利,應主動申明利益相關。在申明利益相關前提下,由用戶自行判斷是否“被種草”。

“真誠分享能保障有用性內容持續產出,是社區生存發展的根基。”小紅書社區運營負責人河童表示,小紅書對年輕人消費決策的影響建立在平臺、用戶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而真誠分享則是建立信任的前提。

在規範社區生態方面,知乎也作了相關努力。知乎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爲實施攔截、清理垃圾廣告,平臺推出了反作弊系統“悟空”識別知乎回答、文章、想法等多種內容形式,爲良好的討論環境保駕護航。另外,系統和人工會從內容特徵、賬號行爲、多賬號畫像等維度進行檢測,對植入虛假經歷、冒充他人違規手段推廣營銷信息內容和虛假互動、謀求不正當曝光行爲進行處理。

專家認爲,平臺必須摒棄“流量至上”思維,在“賣安利”的同時,嚴格把關入駐商戶的相關資質,堅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做消費者的理性“種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