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那年的颱風天 黃泥、臭土跟老婆婆的一雙眼 

昌鴻颱風過境。(示意圖當事人)(圖/記者陳明仁攝)

文/陶本

那年夏天,帶着忐忑的心情投筆從戎,一度從懷憂喪志,走到隨緣入化的凌雲態勢。在部隊裡,最痛苦的並非操課或體能訓練,也不是瑣碎的雜事,而是虛度青春年華。在昌鴻颱風過境之際,想起那個颱風天的午後,那是我軍旅生涯中,最有意義的一天。

猶記,颱風過境南臺灣,下了幾場陣雨洗刷了炎熱,在部隊備妥救災器具,也做了例行性的防颱準備,突然接到一通民人打進來的電話,表示家中臭土侵入,希望國軍弟兄能協助處理,連長馬上點名三人,我是其一,整裝出發。

換上雨鞋、輕便的運動服,帶着簡單的器具走出營門,當時天氣很陰,帶領的長官在一扇斑駁的紅漆門前停下腳步,是個極度破舊的平房,應門的是位駝背婆婆,目測約有80歲了,笑臉底下難掩虧欠,操着濃厚的外省口音,「抱歉啊!麻煩你們了」。

她引我們走過狹窄的長形走廊,經過一間門半開的房間,暗黃的燈光下,躺着比老太太年長老先生,他似乎想下牀迎接我們,但動作遲緩,被老婆婆阻止,「你不要下來啦!他們是來幫我們清理的。」我們三人互看一眼沒有說話。

到了婆婆家的廚房,迎上前的是刺鼻的惡臭,竈臺旁整面牆滲出黃泥水,堆積如山的臭土已經佔據一半的廚房,我們簡單討論後着手開挖,用大鏟子鏟,裝入大型水桶,一桶一桶運出去,傾倒在婆婆家門口花園施肥。

花了約莫2小時多的時間,將大部分黃泥臭土清出,我們三人的運動衫也全溼透了,老婆婆遞上三瓶飲料,我們沒敢收,匆匆丟下一句,「謝謝,我們還要趕回營區」,便收拾東西離去,但道別時卻可以感受到老婆婆皺紋底下的滿是感激的目光

走回營的路上,看不到晚霞,灰濛濛的天空下起雨來,明顯感覺起風了,颱風真的來了,淋着雨心中難免抱怨,爲什麼出這種倒楣公差?但仔細想想,兩老是不可能獨立清出臭土的,假若沒有我們的幫忙,今晚的老婆婆和老先生絕對是難熬的夜晚,或許只是清出臭土,但至少不會再更嚴重。

退伍後,我以王安石詩作結,「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功德。」白話文的意思是,人生如夢,沒有什麼好追求的,什麼都不追求,我心如止水,可是就在一個夢到另一個夢裡,我爲此留下無數功德。

是啊!當兵這一年雖說浪費,整天無所事事,只要聽命行事即可,的確沒有什麼好追求的,不餓肚子,能洗洗澡睡上一覺便足夠了,但是,就在我從軍中踏入社會的這段期間,回首前塵,發現原來我也曾留下那麼點功德。

在昌鴻颱風過境的下午,讓我再次想起老婆婆那雙埋在皺紋底下感激的眼睛。

作者陶本和 現任《ETtoday東森新聞雲》要聞中心記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昌鴻颱風過境。(示意圖非當事人)(圖/記者陳明仁攝)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