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地3》到《碟中諜6》:淺談HALO跳傘那些事

碟中諜6:全面瓦解》

HALO跳傘的起源與發展

HALO的全稱是High Altitude Low Opening,中文意思便是高跳低開,這項技術需要跳傘員從萬米左右的高空跳下,經過極速墜落後,在距地面1000米的時候開傘。這對於跳傘員身體條件要求、空中姿態的調整以及開傘時機的把握都有着極爲嚴苛的要求。

HALO跳傘

最早HALO跳傘的原型是出自美國空軍的一項研究,目的是爲了研究駕駛員在萬米高空之上彈射跳傘的生還機率。上校約翰·斯塔普(John Stapp)利用這項試驗改良了大量飛行員裝備,從加壓服到彈射座椅,爲了讓飛行員可以更加適應在高空低壓缺氧的環境。當然此時的跳傘還僅僅是停留在“高跳”的階段。

約翰·斯塔普上校

最爲著名的一次試驗發生在1960年8月16日,作爲Project Excelsior的一部分,美國空軍上校約瑟夫·凱廷格(Joseph Kittinger)乘坐氦氣球升到了102800英尺(3.13萬米)、接近地球表面高度後跳下。當時對高空大氣的科學研究大部分集中在3萬至16萬英尺的平流層,而凱廷格的這項跳傘高度記錄保持了將近50年,直到2012年才被菲利克斯·鮑姆加特納(Felix Baumgartner)和他所在的紅牛太空跳傘團隊打破,並在隔年被時年53歲的谷歌副總裁艾倫·尤斯塔斯(Alan Eustace)再次刷新。

約瑟夫·凱廷格的驚世一跳

而從高空跳傘進化爲HALO,即高跳低開,則要等到越戰期間。彼時CIA遠東部門發現派往北越特工不是被策反就是被殲滅,滲透計劃的屢屢失敗讓南越政府非常挫敗。之後透過傘降下去的偵察小隊也因爲情報泄漏和傘降地點被北越士兵發現而損失慘重。

越戰時攝影師Sean Flynn拍攝的跳傘中的自己

時間來到1969年,已經在越南戰場陷入泥沼的美軍開始計劃性地撤出戰場,戰場局勢開始向北越一方傾斜,地面巡邏的武裝以及防空力量讓固定降落場機降危險係數驟升。於是當時的美軍援越司令部研究觀察團(全稱爲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 – Studies and Observations Group,縮寫爲MACV-SOG,下文簡稱SOG)開始研究如何在規避防空力量的同時,讓傘兵順利擺脫巡邏兵的追擊。

士官長威廉·“比利”·沃(William "Billy" Waugh)正式提出了HALO的傘降方法,即搭乘飛機在10000英尺(3048米)以上的高空跳下,並極速墜落至3000英尺(914米)以下時打開降落傘,這樣可以使得傘兵在免受雷達追蹤的情況下,減少開傘後在空中逗留的時間,快速降落到地面,規避北越的巡邏力量。

士官長威廉·“比利”·沃

沃的想法得到了SOG上校丹諾埃爾·香格爾(Dan Shungel)的支持,而由美軍各個部隊中出色的跳傘好手以及南越士兵組成的HALO偵察小隊——佛羅里達偵察小隊(RT Florida)正式誕生。而這支小隊成功地使用 HALO戰術深入敵後,並且成功規避了北越巡邏武裝的搜捕,且全員返回,這也證明了 HALO 這項傘降技術在實戰中是可行的,可以讓偵察小隊往返於北越控制區執行任務

佛羅里達偵察小隊刺繡徽章

在其後,SOG 又組建了數支 HALO 小隊執行任務,直到1972年 SOG 因爲美軍徹底脫離戰場而遭到解散,最早的 HALO 也就此畫上了句號。雖然 SOG 在越戰期間執行的 HALO 任務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戰果,但是這項技術的成功卻爲後世傘降任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SOG正進行HALO跳傘準備的小隊成員,拍攝於1971年6月

在此之後,HALO 高跳低開這項技術成爲了特種部隊的看家法寶,在2000年初美國主導的阿富汗戰場中就曾被多次使用。

影視/遊戲作品中的 HALO 跳傘

既然剛剛說到了《菲利普船長》,其實在影視作品中,HALO 曾有過多次出現。早在1990年的電影海豹干將》(Navy Seals)中就曾有過描寫。這是一部非常美國大片的軍事題材電影,雖然劇情上有牽強之處,但依舊可以算是開創了正規特種兵題材電影的先河。在《海豹干將》中的 HALO 跳傘片段如下:

Navy SEALS (1990) - Halo Jumping Scene(來源:~)

與《碟中諜》同題材的系列電影《007》中也出現過 HALO 跳傘——1997年上映的《007之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裡,詹姆斯·邦德也曾經上演了一出HALO 跳傘:

007之明日帝國 - HALO 跳傘(來源:~)

說完了影視作品,在我們玩過的多款遊戲之中,HALO 跳傘這一技巧也被廣泛應用。

首先在2011年發售的《戰地3》的第11關追趕走私三枚核彈軍火商阿米爾·卡法洛夫時,玩家此時使用的角色——俄羅斯 GRU 特工迪米特里·“蒂瑪”·馬雅可夫斯基,和兩名隊友利爾、弗拉迪米爾就是使用 HALO 跳傘降落。值得注意的是,和早期 HALO 跳傘中傘兵需要揹負大量裝備不同,這三名俄羅斯特工在 HALO 跳傘的同時,將裝備以補給包的形式同時落下,並在落地後尋找其位置:

《戰地3》 - Halo Jump(來源:~)

既然說到了遊戲中的 HALO 跳傘,就不得不提《合金裝備3:食蛇者》的那段驚豔了無數玩家的開頭。彼時還是“裸蛇”(Naked Snake)的斯內克以遊戲中“人類歷史上第一次 HALO 跳傘”的形式降落到了蘇可洛夫實驗室的附近,“貞潔行動”(Virtuous Mission)就此開始:

潛龍諜影3:食蛇者》- Halo Jump(來源:~)

當然除去上述這些提到過的在影視/遊戲作品中出現的 HALO 跳傘技術以外,相信還有很多作品也有它的身影,在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比如...

總之,湯姆·克魯斯成爲了第一位親身表演HALO 跳傘的演員,而且是第一位親身跳了106次HALO 跳傘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