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草莓產業永續發展 苗栗農改場深入產區辦研討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改良場首度草莓大湖產區,針對單一作物舉辦「2021年草莓研發成果產業應用研討會」。(巫靜婷攝)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首度在草莓大湖產區,針對單一作物舉辦「2021年草莓研發成果與產業應用研討會」。(巫靜婷攝)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分場位於草莓主產區,執行各項草莓試驗任務。(苗栗區農改場提供/巫靜婷苗栗傳真)

苗栗縣大湖鄉爲全臺草莓最大產地,不過農糧署北區分署調查,大湖草莓有標榜第三方驗證的比例外縣市低,可見大湖草莓雖栽培一甲子歷史悠久,卻也難克服健康種苗病蟲害防治及安全用藥問題。爲增進交流,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首度在大湖產區舉辦跨單位研究成果發表,盼促成草莓產業永續發展

苗栗區農改場場長呂秀英指出,臺灣草莓生產面積約500公頃,每年創造產值逾18億元,是高經濟作物,其中90%栽培面積在苗栗縣,是苗栗場研究重心,近年氣候變遷加上消費者重視食安,臺灣草莓產業逐漸轉型有機、友善、IPM等管理技術興起,苗栗場希望整合各單位研究成果、跨區輔導

農糧署北區分署副分署長林美華指出,民衆吃草莓最關心用藥安全問題,經2年觀察,外縣市新竹、南投、桃園等地,產量雖不如苗栗大湖多,但擁有產銷履歷、標榜有機草莓、第三方驗證的比例較高,而苗栗雖有栽培歷史優勢,擁有相關驗證比例卻較低,無論前端育苗到後端產銷,均有亟待克服的問題。

大湖草莓栽培近來面對氣候變遷嚴峻挑戰,呂秀英指出,2016年超級霸王寒流,創大湖草莓有史以來最嚴重寒害災損,2017年又逢2、3個月高溫,導致熱門品種豐香」嚴重缺苗,經農委會指示整合研究資源,苗栗場2018年起將原「草莓種苗技術服務團」擴編,研擬草莓產業精進方案

苗栗區農改場13日在大湖產區,邀集農糧署、防檢局、農試所、種苗場、桃園場及各大專院校及產業栽培者舉辦研討會,主題涵蓋「草莓種苗繁殖與病害驗證 」、「草莓病蟲害與生物防治」、「草莓品種與產業應用」,期待能縱向呈現產業鏈上、中、下游的成果,橫向聯繫產、官、學的經驗,創造草莓產業政策推動與技術研發之整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