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巨蛋BOT爭議 財政部官員:因爲政府球員兼裁判

臺北巨蛋全景。(圖/記者陳明仁攝)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在外商眼中臺灣政治風險逐漸升高,這其實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隱憂。」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王寶玲今(4)日出席促參協會活動時表示, 以往本土企業較不擔心政治風險,如今卻也踢到鐵板暗指遠雄大巨蛋BOT),看在外資企業眼中,恐怕會覺得「如果連本土企業都無法應付,這風險將無法承擔,」最終選擇撤離臺灣。

王寶玲指出,外資所要求的基本保障就是合約,一旦簽定,雙方就照着走,「他們(外商)最怕都已經白紙黑字寫了,還有人不認帳(暗指北市府),到時還能怎麼辦?」她提到,即使業者最後提出訴訟、贏了官司,「其實也還是輸了,因爲只要當初不做這投資,可能有更好的機會,更何況過程商譽可能因此受損。」

對此,財政部促參司長國基也發表看法,他說,大巨蛋BOT案爭議,其實是因爲政府球員裁判,「另外一方球員(郝市府)不見了,變成裁判(柯市府)進來玩,纔有這樣的事情。」至於政府爲何當初不自己蓋(大巨蛋)?他也給出答案──因爲政府沒錢,民衆又有需求,纔會尋求民間資源幫助。

曾國基強調,政府評估要不要BOT的基本標準是「比起自己做,交給民間經費能不能節省速度能不能更快?品質能不能更好?」他說,其實BOT本意是尋求民間業者替政府執行對民衆的義務,而促參法多數也在規範政府,反而要給業者相當彈性,因爲一旦束縛業者太多,恐怕就會變成政府採購,「至於雙方的依循、保障是甚麼?就是契約。」

談及「政治風險如何透過法規防範」議題時,曾國基更直言,「所謂政治風險就是(政府)不尊重法規、不尊重契約,」若雙方有爭議,只能先協商、後訴諸法律,「畢竟臺灣是法治國家。不過政府一旦敗訴,恐怕得賠償業者損失,都是全民要一起負擔的,最後其實是(政府、業者、民衆)三輸。」

▼律師王寶玲稱,柯文哲與趙藤雄的BOT案角力發展,恐不利臺灣吸引外資。(圖/記者陳明仁、徐珍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