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祥雲聚焦教育實事 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教室裡,有學生們專心致志聽課的場景;操場上,有學生們奔跑逐鬧、肆意飛揚的身影;社團活動中,有學生們積極自信、展現自己的情景……

笑聲、歡呼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學生的家事、生活事、學習事,事事關心。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祥雲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整合教育資源,發展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持續推進全縣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同時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集團化辦學:

縮小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祥雲縣整合優化教育資源,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全面推行黨組織領導的集團化辦學共同體總校長負責制,積極組建涵蓋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教育集團,形成多種形式的集團化辦學模式,提升了辦學效益和水平,推動全縣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銀冠希望小學集團化辦學共同體是集團化辦學的典型例子,該共同體由一所總校祥城鎮銀冠希望小學,一所分校祥城鎮周家小學和其他五所成員學校組成。在集團化辦學過程中,總校全力幫扶分校,併力所能及地帶動其他成員學校發展。通過每月召開一次集團臨時支部會議以及校長每週辦公例會機制進行階段性工作小結和下一步工作計劃安排,推動各項工作落實;通過黨建工作強化教學管理、課堂管理、教師隊伍管理,總校教研團隊牽手成員學校教師,兩兩結對,換崗研修,跟崗研訓,以一對一的指導提高成員學校教師教學水平;總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實效課堂、實效練習、實效複習開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動,提升成員學校的教師教學技能和教育教學質量。

“我們總校和成員學校的老師兩兩結對進行幫扶,通過日常的電話交流、隨堂聽課、開展競賽課和常規檢查等方式,爲成員學校的老師提供針對性的建議,大家互相交流也互相促進。”銀冠希望小學語文教研組組長劉文娟說。

銀冠希望小學集團化辦學共同體實行縣內學校幫扶,祥城鎮第一初級中學則走出了另一條發展之路。祥城鎮第一初級中學作爲集團共同體總校,以上海市南匯第三中學爲示範學校,和其他學校一起組成祥城鎮初中教育第一集團共同體。總校積極學習借鑑上海市南匯三中的優秀經驗,結合共同體學校實際,創新管理體制,以抓教研促教學爲抓手,組建共同體教研聯合體,促進教學理念的認同與融合。同時,制定可借鑑的管理機制,以全方位的經驗分享與實地指導實現資源共享,縮小集團內各校的差距。

祥雲四中:

多措並舉,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祥雲四中是一所地處偏遠鄉鎮的省一級二等高中學校。爲推進高中教育改革,辦有質量的教育,祥雲四中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勞模精神,發揮黨員教師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帶領師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利用課餘時間投工投勞,使教育更有特色。豐富課堂模式,轉變育人模式,通過開展德育課程、文體活動周、建設“模擬法庭”、開闢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成立社團等,使課程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爲了讓學校教育更有溫度,祥雲四中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成立基金會幫助困難學生,開通校園直通車保障學生往返安全,安裝免費電話方便學生與家長聯繫,堅持自營食堂讓食堂飯菜更味美價廉,積極舉辦活動讓留校學生感受到節日氛圍和學校關懷等,讓學生們在校園裡感受到更多的愛與溫暖。

“我家離學校很遠,半年才能回一次家,但是學校裡的老師主動關心我的生活和學習,盡力幫我解決遇到的困難,讓我感覺很溫暖。”來自怒江州貢山縣的高二學生李婧蓉是一名委培生,祥雲四中針對委培學生以及“大祥巍”批次的學生,安排了生活班主任去關心和照顧這部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對一些情況特殊的學生則會單獨安排相關的老師對他們進行學習和心理上的幫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校裡快樂成長。

以人爲本,照顧好每一個學生的同時,祥雲四中也不斷推進三新改革,研究國家課程標準,紮實開展集體教研、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打磨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打造高效課堂。加強精細化管理,嚴格執行“一年級明校紀、立規矩;二年級抓整體、防分化;三年級保合格、促尖子”的三年一體化管理模式,辦學水平逐年提升,教學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學生們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龔秋燕)

來源:大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