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封城衝擊產業鏈 新臺幣摜破29元

臺股昨日殺聲隆隆,外資大舉匯出,新臺幣對美元貶勢煞不住,直接摜破29元大關,創下1年半來新低,終場重貶1.44角,以29.05元對1美元作收。(本報資料照片)

主要亞幣昨(11)日升貶幅

上海、崑山持續封城,衝擊臺廠供應鏈,臺股昨日殺聲隆隆,外資大舉匯出,新臺幣對美元貶勢更是狂煞不住,直接摜破29元大關,創下1年半來新低,終場重貶1.44角,以29.05元對1美元作收,已連續6個交易日貶值,兩大外匯經紀公司總成交量24.91億美元。

俄烏戰事歹戲拖棚、大陸疫情又在燒,加上美國聯準會(Fed)將擴大升息並啓動縮表訊息,美股科技股賣壓仍出籠,除道瓊外的三大指數全收黑,主要亞股多回檔,美元指數更一度衝破100大關,重拾強勢美元地位。

國際美元轉強,讓非美貨幣轉趨劣勢,新臺幣告別過去兩年的強勢演出,在外資擴大賣超臺股,並加速匯出的壓力下重挫,昨日不只直接跌破29元整數大關,28元常態告終,盤中最低來到29.079元,貶值列車過站不停。

外匯交易員指出,國際上利空不斷,國內疫情可能失控的傳言未停,反彈還有得等,尤其新臺幣從俄烏開戰以來,已貶超過1.35元,原物料漲不停下,預期輸入型通膨壓力恐怕進一步擴大,央行一改先前阻升手腕,上月開始多次進場調節,昨日持續阻貶新臺幣。

外匯交易員分析指出,通膨指數爆表,央行3月火速宣佈升息1碼,就是爲了熄火通膨,但如新臺幣貶得太重,就會抵銷升息效果,尤其近期漲最兇的能源、糧食價格,多爲進口,新臺幣就算有不貶不行的壓力,也只能慢慢貶。

事實上,外資這波加速提款,上月開始新臺幣已經明顯反轉,且反映在臺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統計的新臺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以及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分別降至100.37及121.08的10個月及半年新低。

根據央行統計,美元強勢走升,3月除澳幣受惠原物料大漲對美元勁升3.84%,其餘非美貨幣均走貶,尤其日圓狂泄5.23%最多。新臺幣自2020至2021年累計升值8.73%,但今年以來僅第1季就已吐回4.21%,將近一半。

匯銀主管認爲,俄烏戰爭一天不停,通膨回落時程勢必延後,聯準會就會更「鷹」,預估5月以及6月至少都會升2碼,外資偏向回防美元,後勢美元欲弱不易,加上外資持續賣臺股,新臺幣貶破29元大關之後,恐難以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