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買爆3國半導體設備 內行人一篇分析:傻了

港媒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大陸囤積半導體設備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爲。(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去(2020)年大陸從臺灣日本韓國等地採購高達320億美元(約臺幣9000億元)的半導體設備,較2019年成長20%。但澳洲記者Craig Addison認爲,大陸想借此舉反擊美國製裁,就像買下可樂工廠而不知其秘方,囤積半導體設備的做法既傷害大陸晶片廠,也不利海外設備製造商,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爲。這讓他想起一句古老諺語:「每分鐘都有一個傻瓜」。

Addison在香港南華早報撰文指出,我們都知道囤積和製造半導體是兩回事,並且存在風險,就如同收購瓶裝廠以確保可樂供應,但完全不知道可樂秘方,況且使用半導體設備相當複雜,除了要有特殊的化學品氣體甚至光波外,還需要高技術人才配合才能完成。

福建晉華就是典型案例,印證單獨使用設備是無法解決問題。這間公司在大陸官方砸56.5億美元資金力挺下,蓋了一座新的晶圓廠,取得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其中包括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等美國供應商的設備。

但2018年11月,福建晉華因美光竊密案被美國列入黑名單,並遭封殺與美企業務往來。之後,應用材料、科林研發等美企技術人員被迫撤出,福建晉華即使有閒置設備也無法生產1片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Addison指出,大陸囤積設備的做法,不僅傷害當地業者,對外國企業也有大風險。半導體設備業務有成長和衰退的週期性部分倖存業者挺過之後,看到大陸對設備大肆採購,因此拚命加速擴產,造成過度膨脹,一旦需求消退,供應商將面臨更大痛苦。

Addison認爲,大陸晶片業者受到美國製裁而陷入困境,大陸只能儲備一些外國設備而別無選擇,如果大陸想實現半導體技術自主的目標,就得投入更多資金在研發上,但這一路上可能會歷經許多挫折而且要花費數十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