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看傻了!加強技術管制 助推中國半導體設備廠逆勢增長

在美國半導體技術限制下,中國晶片代工廠開始轉向大陸本土設備廠採購半導體設備,近幾個月中國晶片設備工具招標案中,已有超過半數爲大陸本土廠商得標。(圖/Shutterstock)

許多專家曾警告美國對中國晶片設備輸出限制可能推動中國半導體設備的發展,果不其然,據外媒報導,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雖然EUV光刻機等尖端設備遭到限制,但中國半導體設備業仍快速發展,近幾個月來中國晶片代工廠的設備工具招標案中,已有超過半數爲大陸本土廠商得標。

《德國之聲》報導,美國加強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限制之後,中國晶片製造工具廠商成爲受益者。研究顯示,隨着晶片製造商競相用大陸國產設備替代進口設備,工具製造商北方華創(Naura)和刻蝕設備製造商中微(AMEC)等中國國內設備製造商贏得中國代工廠招標的比例遠高於往年。

根據華泰證券上月對182份招標的分析顯示,2023年1月至8月中國代工廠所有機械設備招標中,幾近一半(47.25%)由本土製造商中標。券商分析師表示,2023年7月至8月,中國供應商贏得了62%的份額,而更早之前的3月至4月僅爲36.3%。

報導表示,這標誌着半導體行業的一個轉捩點,反映出中國已認識到美國的技術限制已不太可能放鬆,而且情況還可能變得更糟,自力更生纔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位半導體業界人士表示,在美國開始制裁之前,中國頂尖的晶片代工廠會使用少量來自中國供應商的機器,但只有在增加新產能時纔會嘗試使用新設備。但是現在,晶片代工廠正在用中國製造的設備測試他們的每一臺外國機器,如果發現中國製造的設備能夠滿足需求,他們就會更換所有的設備。他說,「晶片業者希望外國設備越少越好」。

他補充說,中微和北方華創已經從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獲得了更多訂單。

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的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十大國內設備製造商的設備收入同比增長39%,銷售額達22億美元。分析師表示,中國製造商在蝕刻和清洗等領域的設備生產方面做得越來越好,他們在這些領域與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和泛林集團(Lam Research)等企業展開全球競爭。

中微在收益報告中披露,它的一些設備已經進入生產線,用於生產採用5納米技術的先進晶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半導體分析師說,中國製造的晶片設備品質提高的速度比他預期的要快,估計比他原先估計的提前了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