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臺北,沒有垃圾桶

臺北延平高中二年八班學生實際行動守護自然環境,由全班同學自主規劃淨灘活動,在李逸芬老師帶領下, 23日前往新北市金山區中角灣一帶進行淨灘,撿拾海洋垃圾約600公斤,使海灘恢復原本美麗樣貌。(戴上容翻攝)

臺北,街道沒有垃圾桶捷運沒有安檢;沒有大幅明星廣告牌.....

到訪臺灣的第一天第一站去了胡適故居參觀,胡適故居坐落在臺灣中央研究院裡面。

同行的田老師是一位喜歡喝飲料的人,於是他手裡經常有一兩個飲料瓶。參觀完胡適故居後,田老師手裡就有一個空飲料瓶,爲了扔掉這個空瓶,田老師在中央研究院裡走了小半圈,都沒有發現一個垃圾桶。手中拿着空瓶,想扔但不知往何處扔,萬般無奈,最後,只能敲開中央研究院門衛小門,尷尬地對裡面的工作人員說:「你好,不好意思啊,你們這裡有垃圾桶嗎?我們是否可以扔一個瓶子。」門衛人看着我們點頭允許了。

出發前我沒有告訴大家,臺北是沒有垃圾桶的,在臺北,民衆垃圾不落地早已成爲民衆日常生活習慣

如果有垃圾怎麼辦?

在臺灣,家家戶戶的垃圾都必須分類按照不同顏色的垃圾袋裝好,垃圾回收車會按時每天來收取這些垃圾,每當夜幕降臨大家聽到熟悉的垃圾音樂聲人們都排好隊等候送出他們一天的垃圾。

新建住宅區,所有的廚餘垃圾都必須放在一個超大、特質冰櫃中,以免廚餘垃圾的味道散發在空氣中。專業工作人員會來清理這些廚餘。

有一次,我在旅遊旺地野柳看到一位的士司機站在他的車邊,手中拿着一個大大蛇皮袋,且雙手把口張開,我以爲他在向遊客售賣什麼東西,於是,我湊過去一看,原來這位的士司機是在用行爲告訴大家——如果有什麼空瓶子或者紙屑等垃圾就往他手中的袋子裡扔,不要在景區亂扔垃圾。

這位的士司機的行爲令我欽佩,我更明白,在臺灣的街道爲何沒有垃圾桶,也看不到紙屑和菸頭。(董婭宇/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