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推方案 促進內需拚開放

大陸戶口制度改革多次,上圖爲1959年,廣西民衆派出所戶籍;下圖爲2019年,北京警察替一名兒童辦理身份證業務。(新華社

大陸《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簡要內容

中共中央辦公廳、大陸國務院辦公廳1月31日聯合發佈《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從基礎制度、要素市場、環境品質、市場開放、市場監管5個方面,提出共51條具體行動舉措,這些重磅政策涉及到大陸民衆的戶口、公平競爭、消費、股票等一系列改革,主要圍繞「十四五」內外循環戰略,並制定出具體方案,不僅要全面打通內需市場,也將對外進行更高水準市場開放。

「十四五」強調將採「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並明確要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內循環」可簡單解釋爲千方百計「促內需」,其中涉及到戶籍改制(提升城鎮化刺激消費)、住房不炒(減少房貸對消費排擠)、實現技術自主、增質量綠色+創新)、新基建等許多關鍵要素。

制度變革 刺激消費

這次《行動方案》對促進「國內大循環」有諸多部署,比如提到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備條件都市圈或城市羣探索實行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有序引導人口落戶。這意味着,大陸戶籍改革將更進一步。戶籍改革將提升大陸新型城鎮化水準,被視爲一種刺激消費和內需的制度性變革。

方案還提出完善全大陸統一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爲,加強平臺經濟共用經濟等新業態領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規制;全面落實全大陸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嚴禁各地區各部門自行發佈具有市場準入性質負面清單等。以上種種舉措,對於推動國內大循環將形成助力

進口產品已是「十四五」期間拉動消費的主要增長點之一。此次《行動方案》也提出,要完善引導境外消費迴流政策,鼓勵重點城市增設一批離境退稅商店,增加海南離島免稅城市和門市

放寬市場 減少限制

行動方案明確對外實施高水準市場開放,將有序擴大金融服務業市場開放,支援社會資本依法進入銀行、證券、資產管理、債券市場等金融服務業。允許在境內設立外資控股的合資銀行、證券公司外商獨資或合資的資產管理公司。尤其提到將有序擴大社會服務業市場開放,以醫療教育體育托育、環保、市政等領域爲重點,減少市場準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