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世代框架!客家自強會理事長敢衝拚創意 向年輕人靠攏

臺北客家自強會理事長黃秋鳳敢衝求變,積極爲振興客家文化之路注入年輕活力。(圖/記者黃克翔攝,下同)

記者林璟倩/臺北報導

客家民族臺灣多元文化體系中,是相當重要的族羣之一,面對日漸式微的客家文化,如何重新喚醒客家年輕人的自我認同感,已成爲刻不容緩的議題。臺北市客家自強會理事長黃秋鳳女士主動肩負起開往繼來的重要工作,希望能打破世代隔閡,重振客家文化,實現客家人自豪中道精神

曾任第三屆客家自強會理事長黃清富先生說明,臺北市客家自強會目前已經成立29年之久,目前約有400名會員,除了固定每年一次的會員大會之外,平時也有豐富的客家團體活動課程,例如:如客家音樂揚升八音班、客家歌謠班等,光是歌謠班就有8個班、每班30人幾乎達會員數一半,足見會內互動相當熱絡;另外,本屆會員大會頒發禮金贈與55位80歲以上客家耆老致敬,同時頒贈4位成績優異的大專院校生獎學金,藉此鼓勵年輕學子提升與客家族羣接觸的意願

▲一年一度的客家自強會會員大會,頒發禮金向80歲以上的客家耆老致敬。

面對逐漸消失的客家文化,首當其衝就是語言,黃秋鳳理事長髮現,過去客家長者認爲,堅持用客語溝通才是保有文化的最佳方式,事實上現代年輕人聽不懂、不會說,自然少了認同感,更無法燃起他們對客家文化的興趣。因此,黃秋鳳突破性地點破:「語言只是客家文化的其中一環,還有音樂、習俗及客家精神等各種充滿文化底蘊內容值得年輕人學習,我也不排斥和其他文化融合,像是義民30踩街活動上,我們結合了森巴花車老一輩看了會覺得爲什麼要做這些?但事後我們確實得到更多人關注客家文化的正向迴應。」

傳統客家八音樂團及歌謠表演。

▲多了新生代的客家自強會,內容更加多元也相當活潑。

有趣的是,黃秋鳳理事長竟敞開大門、歡迎不同族羣也來加入客家自強會,她說:「規章上並沒有限制只有客家人才能加入自強會,只要是有意願認識、瞭解客家文化的任何人,我們都非常歡迎。」她認爲發揚客家文化不能閉門造車,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讓大衆認識客家文化,開拓族羣融合,尤其年輕新生代的加入,更是傳承文化的重要關鍵,在她的努力之下,不僅一口氣多帶入100多名30~40歲年輕客家會員,其中不乏閩南人等多元種族共同參與,使得臺北市客家自強會成爲臺北市80多個客家協會當中,平均年齡最輕的單位。有了年輕新血加入,自然也大幅提升了協會內部的活力,還可以放手玩更多的創意、甚至進一步回饋社會,去年客家自強會還辦過捐血活動(65歲以下限定)讓年輕人挽起袖子「捐熱血」;近期也將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大型社福活動(見文末),希望創造社會的幸福與和諧。

▲(由左至右)臺北市客家自強會副理事長王令佐先生、現任理事長黃秋鳳女士、第三屆理事長黃清富先生。

身爲青壯年女性卻積極投入客家復興的理事長黃清鳳,她的先生李一虎也對於她敢衝、敢創新、有想法的個性深感佩服,也樂於見到年輕人互動與支援,客家文化若能順利向下紮根,就能加速修復文化斷層,守住臺灣寶貴的民族文化傳統。

有鑑於自強會近期致力向年輕人靠攏、試圖投其所好,此次獲頒獎學金的學生代表,長庚大學護理系的蕭允祈表示,其實年輕人也會有捍衛客家文化的念頭,有些人已開始使用客家語創作R&B、流行搖滾樂等,假日愛去客家文化園區休憩……她認爲如果可以多舉辦一些客家野餐日、文青旅行等,有趣又不制式化的活動,再透過IG的影響力傳播客家之美,也許能事半功倍,相信看到自己的文化發揚光大,所有客家年輕人也都會與有榮焉

新春揮毫公益活動說明:時間:2/3(六)地點: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容:現場將有書法大師揮毫髮送春聯、傳統剪紙技藝國樂、客家樂曲等音樂表演。因應農曆春節即將來臨,當天也會針對弱勢發放年菜及民生物資福袋,邀請大家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