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冰壺運動 身障者新選擇

臺南冰壺俱樂部隊長施漢忠去年引進歐美國家盛行的冰壺運動,並改良成「地板冰壺」,不僅輪椅族能玩,也深受銀髮族親子喜愛。(施漢忠提供/李宜傑臺南傳真)

冰壺比賽在歐美國家相當盛行,規則是由1名隊員擲出石壺後,另外2人(刷冰員)手拿着毛刷,快速左右摩擦冰面,讓石壺能夠準確到達中心過程相當刺激。臺南冰壺俱樂部隊長施漢忠去年將冰壺改良成「地板冰壺」,不僅輪椅族能玩,也是銀髮族、親子運動的新選擇,「只要手還能動,都可以玩!」

冰壺運動起源於16世紀蘇格蘭,當時人們會在冰凍池塘、溼地上,玩類似推石遊戲,後來衍生比賽制度。17世紀時,人們在石頭上方加上手把,成爲現代石壺的最初外型,同時也漸漸傳遍歐美國家,發展室內遊戲,最後成爲今日冬季奧運會、帕拉林匹克運動會賽事項目之一。

冰壺的規則淺顯易懂,運動員只要將對方石壺擊走,並把自己隊上石壺留在比賽場地圓心中,即獲勝。因比賽規則極其簡單,身兼臺南市身心障礙者體育協會理事的施漢忠,今年初引進冰壺運動,並改良成「地板冰壺」,同時成立俱樂部,號召身障者每週末在東區長榮陸橋下切磋球技,都會吸引數10人以上參加。

施漢忠指出,改良後的「地板冰壺」運動更加簡單,因爲去除了刷冰員,只要能夠將石壺成功推出,與其他隊伍石壺產生碰撞後,看誰最靠近圓心即可。施漢忠說,這項運動不僅適合身障者,包括樂齡族小孩也都可以嘗試,近來協會舉辦的比賽中,更是由8旬阿嬤領軍的隊伍奪冠,因此相當適合推廣至里民中心、安養院機構,讓「地板冰壺」成爲老少咸宜的運動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