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階3D列印成長快 商機浮現

資策會MIC預估,2016年3D列印市場規模將可到44.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0.4%;低階3D列印機快速成長,資訊服務商機浮現。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推估,2012年3D列印機(3D Printer)市場規模約21.5億美元,年成長率22.2%;預估2016年市場規模將可達44.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0.4%。

觀察全球3D列印應用,MIC表示,目前主要分佈在消費性產品(29%)、汽車(19%)、醫療(13%)、教育(10%)、太空(8%)及工業機械(7%)等領域;3D列印設備區分生產製造、專業領域、工作室 3個等級。

MIC表示,其中5000美元以下的機型,2010年銷售量爲5900臺,預估至2012年將大幅成長至3.5萬臺, 2年內銷售量成長將近 6倍。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吳顯東表示,3D列印機在5000美元以下的機型,多屬個人工作室或玩家的使用機型,以初階模型製作爲主要應用;隨此類機型銷售量快速成長,未來相關配合的適用材料低價3D掃描器,以及建模、編修、列印等3D數據庫列印服務,將是未來可留意的商機。

高階3D列印機部分,MIC表示,全球高階3D列印機銷售逐漸增加,未來「3D物件編輯軟體」及「3D列印服務」將成爲主要應用服務

其中3D物件編輯軟體將呈現M型化發展,區分爲支援專業生產製造、適用醫療、軍事航空工程及教育等領域的高階應用軟體,以及低階機型的入門軟體;3D列印服務則是提供3D建模、編修、列印及代售等服務。

展望未來2年到3年內的3D列印發展趨勢,MIC表示,隨着3D列印低階機型的低價化趨勢,預期廠商將紛紛迎合個人工作室及玩家需求,推出金屬陶瓷樹脂塑膠尼龍、ABS、鑄造用臘等複合造型材料,在免費軟體充斥、網路服務愈來愈便利等條件下,3D列印風潮仍會持續延燒。

吳顯東表示,低價3D列印機型,擁有少量多樣、快速生產特性,未來將與主流量產技術區隔化,除客製化消費性商品的獨特性外,個人創意構想可先透過低階機型列印生產,不但可縮短產品開發週期,更可作爲大量生產的先探性商品,預期未來3D創意工廠創業風潮,將可能創造新興的市場規模。10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