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將迎雨季...憂石門水庫濁水夢魘 北水分署曝因應措施

石門水庫先前遇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後,又面對即將到來的雨季,可能對鬆動的地表造成沖刷引發水庫高濁度問題,北水分署表示,分層取水工及中莊調整池的設置完成,更可確保水庫排淤期間提供低濁度原水維持供水穩定。圖/北水分署提供

桃園石門水庫目前蓄水量約5510萬噸,蓄水率僅26.85 %,而4月3日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後,又面對即將到來的雨季,可能對鬆動的地表造成沖刷引發水庫高濁度問題,分署及各供水單位已做好相關因應準備,且今年清淤目標爲450萬噸,大於入流量,持續維持水庫庫容。

25年前的921地震震撼全臺,5年後的艾利颱風重創石門水庫,不僅高濁度造成桃園18天大停水,也帶來水庫天量淤積。爲拯救石門水庫,立法院通過「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首創自水庫上游至下游全面盤點檢討,透過跨機關合作執行,水庫並針對濁度與泥砂淤積問題大規模更新改造;阿姆坪防淤隧道於去年完工後,所有改造工作全部完成,石門水庫不僅恢復原有功能,更有信心面對臺洪挑戰。

北水分署說,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在跨單位合作及分署努力清淤下,近年均達成維持2.06億噸的庫容目標,目前石門石門水庫約1億多的淤積,北水分署運用上游路挖及中油抽泥船抽淤,再加上阿姆坪防淤隧道幫忙,每年清淤量從15年前的40萬噸,到現在每年目標450萬噸。而水庫每年淤泥入流約342萬噸,少於清淤量,會持續努力減少淤積增加庫容。

北水分署指出,水庫完成電廠壓力鋼管改造爲排砂隧道及阿姆坪防淤隧道等設施後,透過濁度監測系統適時排除高濁度洪水,有效落實還砂於河的操作。另分層取水工及中莊調整池的設置完成,更可確保水庫排淤期間提供低濁度原水維持供水穩定,石門水庫防濁韌性已明顯提升。

北水分署已於石門水庫設置有攔木索,能有效攔截進入水庫漂流木,爲水庫設施維持正常啓閉功能,建構安全防護網。也與臺水公司、北水處等單位建立穩定供水機制,並確認各淨水設備、藥品、沉澱池及蓄水池等均已整備完成,請大家安心,分署與各供水單位全力守視水情及水庫水質狀況,朝穩定供水持續努力。

石門水庫先前遇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後,又面對即將到來的雨季,可能對鬆動的地表造成沖刷引發水庫高濁度問題,北水分署表示,泄洪、排砂都在做,民衆無須過度擔心。圖/北水分署提供

石門水庫先前遇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後,又面對即將到來的雨季,可能對鬆動的地表造成沖刷引發水庫高濁度問題,北水分署表示,石門水庫設置有攔木索,能有效攔截進入水庫漂流木,爲水庫設施維持正常啓閉功能,建構安全防護網。圖/北水分署提供

石門水庫先前遇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後,又面對即將到來的雨季,可能對鬆動的地表造成沖刷引發水庫高濁度問題,北水分署表示,上游清淤持續執行。圖/北水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