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安全、智駕缺陷、價格波動,這些新問題值得關注 | 315汽車消費報告

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換了代步工具,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質量和消費問題也開始層出不窮。

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佈通告顯示,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數量創下歷史新高,涉及車輛160.3萬輛,同比增長32.3%。

在創新高的數字背後,新能源汽車發生質量問題的領域也呈現了與傳統燃油車完全不同的特徵。以電動化和智能化爲代表的新趨勢成爲消費者集中投訴點,另外價格頻繁變動也帶來了衆多消費者不滿。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安全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熱失控可能導致電池自燃或爆炸,進而對車輛和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去年9月,四川宜賓某長城哈弗新能源4S店發生火災。流傳視頻顯示,汽車展廳內向外冒出黑煙但未見明火。當地消防表示,趕至現場後用時20分鐘左右便將火情撲滅,起火原因爲店內新能源汽車自燃。

哈弗品牌時任副總經理喬心昱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稱,調取車輛後臺數據發現該車未報異常,判斷因外力引發起火的可能性較大。

今年2月底,號稱上市以來“零自燃”的極氪旗下車型001在浙江紹興某停車場發生火災。視頻顯示,停車位上的極氪001前後輪均着火,周圍冒起白煙,火勢蔓延迅速。

在年初的銷量報告中,極氪強調品牌累計銷售近21萬輛車,沒有發生過自燃事件。對於本次起火,極氪在官方迴應稱,初步調查發現車輛電池底板可見破損,並有鋁件融化後漏出的冷凝痕跡,具體火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確認。

儘管品牌聲明普遍指向人爲原因干擾或外力影響,但消費者更希望主機廠能夠充分考慮到各種使用情況,包括充電、碰撞、託底等,將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無限降低。

隨着智能科技的迅速發展,當前消費者對各類駕駛輔助功能的興趣明顯提升。但相關事故表明,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在實際場景中還存在一些完善空間。

去年12月,成都一輛問界M9發生追尾,前蓋發生折彎變形。賽力斯汽車通報稱,該車在碰撞前處於智駕狀態,行駛中因駕駛員干預介入,導致智駕退出造成事故發生。

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迴應表示,車主在問界開啓智駕保護後進行人爲干預將獲得優先權,導致事故發生。公司接下來將研究怎麼做好“人駕”與“智駕”平衡的問題。

相關律師告訴界面新聞,智能駕駛事故發生後難以認定實際責任人,實踐中往往系統開發商、汽車製造商和汽車使用人三方或其中兩者均爲事故責任方,故事故發生後需要保護現場及時鑑定,確定責任方及責任比例。爲降低事故發生風險,汽車製造商應當充分履行對車主的培訓義務。

中國車市的價格戰自去年持續至今。然而,價格競賽對刺激消費的作用有限,反而可能加重消費者觀望情緒。

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2024年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指出,超過8成的消費者表示價格戰對自身購車決策未起到積極作用。上汽通用五菱、長安、奇瑞等品牌的一線銷售告訴界面新聞,有意顧客更傾向於在降價潮中對比等待。

頻繁變動的售價令部分消費者感到利益受損。界面新聞日前報道,從新車上市到降價用時僅兩個多月的五菱星光讓已購車主感到失望,其高配版插混轎車下調6000元。

多位星光車主表示,跟風降價沒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權益,事件發酵後品牌採取的冷處理態度也損害了消費者對五菱品牌的信任。

上市不足半年跟進降價1萬元的長安啓源A05也遭受類似質疑。受此影響,截至發稿長安汽車在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的“汽車黑榜”上位居第一。

頻繁波動的價格也導致新能源汽車的殘值更加不確定。據汽車之家研究院數據,2022年新能源二手車的一年保值率在穩定上升,但這一趨勢在去年發生轉變。受到新車市場持續降價潮影響,不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保值率都出現下滑。

長期以來,汽車與空調、移動電話等作爲耐用消費品走入千家萬戶。儘管與大算力芯片、AI大模型的跨界融合可能在未來改變定義,但一位造車新勢力營銷高管向界面新聞表示,眼下對於保值的擔憂仍是勸阻消費者體驗新能源技術的重要因素,汽車公司應該推行保價服務以免除車主後顧之憂。

市場調研機構J.D. Power發佈的2023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顯示,整體來看新能源廠商的整體排名及保值率數值變動較大。純電車品牌榜中,除比亞迪和特斯拉外,其他去年上榜的前五名品牌均已跌出,且前五名的純電品牌保值率水平非常接近,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