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擊圍捕齊上陣 舶來品除不盡

臺北大安森林公園11月發現,有外來種大理石紋螯蝦入侵生態池。(立法委員林奕華提供/遊念育臺北傳真)

成年魚虎重達20公斤、長達1.5公尺,生性兇猛會掠食其他魚類,嚴重打擊日月潭生物多樣性。(民衆提供/黃立傑南投傳真)

外來物種強勢入侵,全臺都有類似案例影響生態甚鉅。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11月發現,有外來種「大理石紋螯蝦」入侵生態池;南投縣日月潭「魚虎」今年捕獲超過5000條,縣府農業處積極展開電擊獵捕;嘉義縣已連續10年執行撲滅「沙氏變色蜥」,但移除成效始終不理想,甚至有增無減。

臺北市議員羅智強表示,近期大安森林公園發現外來種螯蝦入侵生態池,疑遭飼主野放,於生態池大量繁殖,至今已捕獲約3500只,目前僅剩5公分內的螯蝦。農委會水試海洋漁業組長葉信明指出,大理石螯蝦除了會捕食螢火蟲幼蟲,還會剪除覆育螢火蟲的水生植物,嚴重影響螢火蟲棲息與繁殖。

南投縣政府指出,2018、19年夏季繁殖期預估日月潭魚虎數量幼魚約2500條,2020年數量暴增1倍,至今捕獲已逾5000條。在地專業釣客李廉凱說,魚虎適應力強、成長快速,成年後體型可重達20公斤、長1.5公尺,侵略性高且會掠食其他魚種,近年已嚴重打擊日月潭的生物多樣性。

嘉義縣政府2009年起,連續10年執行沙氏變色蜥移除專案,最早1只收購價20元,大家瘋狂獵蜥賺外快,到後來調降到3元,民衆也從一頭熱到嫌錢太少而興趣缺缺,尤其2018年改成限交出母蜥才能換獎勵金後成效更差,因移除成效不佳,沙蜥不減反增,縣府與林務局已改委託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團隊負責執行移除和生態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