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百鍊成鋼》:將青春華章融入光輝歷程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建黨百年題材電視劇熒屏網絡平臺收視熱潮迭起,出現了豐收景象,將主旋律創作推上新的高度。從多個角度看,建黨百年題材電視劇實現了全面突破,通過講好百年黨史故事,全方位展示歷史事件,拓展歷史認知縱深,生動刻畫歷史人物,製作精良化程度顯著提升。當然,衆多劇集聚焦同一類題材,對原創能力是一次重大檢驗。從《覺醒年代》到《絕密使命》《大浪淘沙》《啊搖籃》《中流擊水》《理想照耀中國》,再到《百鍊成鋼》,每一部都力圖推進黨史題材的創新表達。在衆多優質作品中,《百鍊成鋼》也在原創能力方面有探索與創新,推動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敘事理念和審美範式的革新。

《百鍊成鋼》用八首歌曲時空全過程再現百年黨史,用《國際歌》《萬里長征》《黃河在咆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最可愛的人》《歌唱祖國》《爲希望祝酒》《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八個版塊連綴成百年黨史組歌式劇集,從革命史創業史、奮鬥史的角度,以點帶面,博觀約取,以簡馭繁,全程表現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淬鍊成鋼的秘密,創新性地用堪稱各歷史階段時代之聲的革命歌曲講述百年黨史。在敘事上既有表現領袖的宏闊視野,又有小人物的底層視角,兩種敘事視角相互補充,緊密聯繫,構築起別開生面、極具表現力的敘事模式,吐納珠玉之聲,卷舒風雲之色,形成貫通百年黨史激越昂揚的精神氣質。從效果來看,創作者對於百年黨史的深刻把握提煉,對於藝術創作規律的嚴格遵守,以及敢於打破常規的勇氣,標誌主旋律電視劇創作進入新階段,彰顯出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創新上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革命歌曲是百年黨史的情感記錄和主旋律,順着歌聲去探尋生動鮮活的黨的發展歷程,能夠激活歷史和時代的強大力量。《國際歌》板塊通過一首歌曲構建一部劇版的簡明大革命史,涉及了衆多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既有《共產黨宣言》的譯者陳望道,也有《國際歌》相關詞譯者瞿秋白。在瞿秋白翻譯的初始版本中,“起來,受人污辱咒罵的!起來,天下飢寒的奴隸!”就是對當時中國革命者的呼喚,引領中華民族從黑暗走向光明。《萬里長征》則揭開歷史上著名的少共國際師的神秘面紗,以一支只存在了一年多時間的隊伍折射偉大的長征歷程。

《百鍊成鋼》在藝術上的另一大特色是在再現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中,以革命浪漫主義還原歷史場景,盡情抒發人物情感,具有很強的歷史感現場感和沉浸感。歌聲能營造情感境像,革命歌曲記載歷史,也可還原歷史。在一首首激昂的歌聲中,我們能聽到民衆受壓迫時的頑強抗爭,聽到民族危難時的震天怒吼,聽到衝鋒陷陣時的嘹亮號角,那是時代的呼聲,是人民的心聲,是黨的革命史經久不絕的迴響

《百鍊成鋼》通過青春化的敘事,形成跨時代的精神聯接。在當下衆多建黨百年題材電視劇中,此劇的青春氣息尤其充盈,青春感、年輕化成爲其醒目的審美標籤和風格特徵。一方面,劇中講的是年輕人的故事,《國際歌》中的毛澤東、瞿秋白、陳延年、陳喬年,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萬里長征》中的蕭華、馬勝等更是十幾歲的娃娃兵,《黃河在咆哮》中的冼星海麥新都是年輕人,充滿革命蓬勃朝氣;另一方面,每個版塊結尾創新性地採用音樂劇、歌舞綜藝等年輕人喜愛的形式,讓劇中人穿越到現在,實現歷史與現實的聯接,這種跨越時空的同框,沒有讓人齣戲,不少網友反而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更爲重要的是,通過青春化的表達,凸顯紅色基因,建構革命先烈與當下年輕人的精神聯接,形成充溢全劇的蓬勃精神力量,感召觀衆記住百年來衆多先烈的信仰與犧牲、理想與奮鬥,激發起愛國強國、奮力拼搏的使命擔當,將青春華章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征程

(作者:楊明品,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祥,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