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扯西讀/《甄嬛傳》最佳四分衛:華妃(甄嬛隨筆六)

▲《後宮甄嬛傳》裡的華妃(中),是一名出色的四分衛。(圖/華視提供)

作者馬賽克

美式足球賽裡,四分衛(Quarterback)是攻擊一方的靈魂人物。因爲所有攻擊都是從他發動的。如果把《後宮甄嬛傳》比喻成一場美式足球賽,那麼這個「最佳四分衛」,就是華妃。

《甄嬛傳》的前半部,最搶眼的角色,是華妃。因爲她總是不斷的進攻、進攻、再進攻,幾乎把前半部戲的發展主導權都握在手裡。一部戲劇作品,通常是「大反派」(Arch Villian) 愈出色,戲就愈好。從這個觀點看,《甄嬛傳》成功,華妃的確有很大的功勞

但這個大反派爲什是華妃,而不是別人呢? 這當然跟「歷史背景」有關雍正時代兩宗「政治大案」, 是「年羹堯案」與「隆科多案」。

兩人都是功臣。隆科多是九門提督,擁立有功。年羹堯則平定西北有功,被封爲「撫遠大將軍」,功高震主,直接威脅皇權 (怕他造反),讓朝廷如坐鍼氈。

剛巧他有個妹妹是雍正的妃子,因此編故事的人,很順理成章的就會把這個後宮大反派的角色, 設定到年羹堯妹妹的身上

歷史上沒有「華妃」這個名稱,年羹堯妹妹,歷史上稱爲年妃名字不詳。因爲古代女子閨名,只有家人知道,史書上絕大多數沒有記載。所以,《甄嬛傳》裡「年世蘭」這個名字,是杜撰的(不同戲劇作品裡,年妃的名字都不一樣)。

史書上的年妃形象,跟《甄嬛傳》裡的華妃有天壤之別。依照史書(如果沒有說謊的話),雍正是很愛年妃的。《清史后妃列傳》記載,年氏早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左右由康熙指婚,成爲雍正的側福晉,估計當時年紀在十二、三歲左右。雍正元年(1723年)獲封爲貴妃

但是年妃本身體弱,所生的三子一女,先後夭折。她生皇九子福沛時,因爲動了胎氣導致難產結果孩子夭折,她自己的身子更壞了。

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年妃病歿。《起居注》記載,年妃病重期間,雍正因爲關心她的病情,一連五天沒有處理政務。年妃病逝後( 追封爲皇貴妃),雍正輟朝五日,爲她舉行喪禮。期間,雍正還因爲心情不好,爲了同一件事罵了廉親王兵工戶部官員兩次。禮部官員從尚書侍郎等四人,被「降了兩級」。

更值得注意的是,年妃死後一月,年羹堯就被處死了。儘管同年三月,年羹堯因爲把雍正的自勵語「朝乾夕惕」(指一天到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誤」寫成「夕惕朝幹」,引爆清算年羹堯的「倒臺秀」,但雍正一直沒有把他置諸死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是顧及年妃的感受。年妃一死,雍正再無顧慮,賜年羹堯自盡。

所以,《甄嬛傳》裡描寫雍正爲了怕刺激起年羹堯造反,才勉強容忍華妃(年妃),這是跟歷史事實不符的。

《甄嬛傳》裡的華妃是大反派,但她個性火辣、言詞潑辣、明刀明槍、敢愛敢恨,很受觀衆喜愛。大陸女星蔣欣演出這個角色算是相當成功。她也可以演內心戲,不過,由於她挑眉毛、翻白眼、似笑非笑的輕蔑表情經典了,反而成了大家對她的最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