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烏魚正當時 嘉縣食魚教育啓動 4校營養午餐吃烏魚

在大廚指導下,學童學習酥炸烏魚塊、瞭解烏魚是如何由產地到餐桌。(呂妍庭攝)

在大廚指導下,學童學習酥炸烏魚塊、瞭解烏魚是如何由產地到餐桌。(呂妍庭攝)

時值烏魚產季,爲讓學童吃當季、接受食魚教育,繼去年首推烏魚校園食魚活動後,今年又有4所國小學童營養午餐加菜,並在大廚指導下,學習酥炸烏魚塊、瞭解烏魚是如何由產地到餐桌,縣府農業處表示,未來會持續在縣內各國小巡迴進行食魚教育,讓更多孩童可以成爲知魚、識魚、愛吃魚的「健康食魚小達人」。

今年校園食魚教育活動啓動,首站7日在布袋鎮景山國小登場。(呂妍庭攝)

在廚師引導下,嘉義縣長翁章樑與學童們動手學習炸烏魚塊,一同享用自己親作的炸烏魚塊。(呂妍庭攝)

今年校園食魚教育活動啓動,首站7日在布袋鎮景山國小登場,由嘉義縣長翁章樑及名廚吳文智,與中高年級共30名學童互動,從認識在地養殖烏魚開始,介紹烏魚是如何由產地到餐桌、烏魚有哪三寶、烏魚子製作流程,透過遊戲、機智問題及帶領學童動手做料理體驗,盼讓孩子們能愛上吃魚,從小紮根。

在廚師引導下,翁章樑與學童們動手學習炸烏魚塊,一同享用自己親作的炸烏魚塊,吃得津津有味。翁章樑特別鼓勵學童,指嘉義縣有很多元的養殖水產,包括鱸魚、蝨目魚、臺灣鯛、烏魚、鰻魚、午仔魚、白蝦、牡蠣及文蛤等,營養價值都很高,希望小朋友從小多吃在地水產,而縣府未來也會持續在縣內各國小巡迴進行食魚教育。

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指出,這是第2年舉辦烏魚校園食魚活動,規畫至布袋鎮景山、好美、布新及東石鄉龍崗等4所國小舉辦,而食魚教育除寓教於樂,帶領學童認識烏魚外,也會在活動當天,分別爲4所國小共351名師生營養午餐加菜,讓學童直接品嚐、認識家鄉所養殖的水產品。

張建成說,近幾年野生烏魚產量不穩定並漸趨稀少,加上政府輔導、鼓勵漁民從事烏魚養殖,在飼養條件與製程不斷改良提升下,養殖烏魚風味和口感逐步超越野生烏魚子,成爲市場主流,不過近年因氣候因素,烏魚養殖風險變高,加上發展漁電共生,許多漁民轉養其他物種,嘉縣目前烏魚養殖面積,從最多400多公頃,目前維持在200公頃左右。

張建成說,烏魚子是年節送禮或自用的最夯的年貨,烏魚三寶亦是冬季時令海鮮,嘉義縣200公頃面積約放養70萬尾烏魚,與雲林、臺南相當,合計佔全臺6成產量。

至於俗稱「烏金」的臺灣野生烏魚漁獲產量於1976至1980年是顛峰期,年平均達到近200萬尾,近年來天然烏魚漁獲減少,2019年約46萬7000尾,2020年約43萬9000尾,而全臺養殖烏魚近3年的每年新放養量約300多萬尾,已遠多於天然補獲烏魚量,市場所需烏魚子已由養殖烏魚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