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真格了!互聯網反壟斷第一槍:阿里騰訊系被罰!

(原標題動真格了!互聯網反壟斷第一槍:阿里騰訊系被罰!)

強化互聯網反壟斷

中國互聯網反壟斷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上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應該講,這是自《反壟斷法生效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把反壟斷的利劍指向了互聯網。

很快我們就看到,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豐科技因違反《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作出處罰決定,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行政處罰合計被罰150萬。

同時,有關方面也宣佈虎牙鬥魚合併案也在接受反壟斷審查中。

互聯網,強監管!

從2008年《反壟斷法》生效以來,從來沒有大型互聯網企業因爲壟斷問題遭到監管部門的處罰。那麼,現在爲什麼突然加強互聯網監管呢?

主要是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巨頭業務邊界越來越廣,線上經濟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很多互聯網公司變成了投資公司,市場資源也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資本的力量日益顯現,從而暴露出一些競爭風險和隱患數據安全方面也頻頻被舉報。

比如,這段時間資本市場熱議的“社區團購”,各大互聯網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這樣的做法已經對菜市場菜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據悉,今年農貿市場銷量至少會減少三成。

其次,互聯網巨頭鉅額補貼燒出來的低價,也是擾亂了市場,菜市場波動會很大。如此一來,更容易形成行業壟斷。

除了電商,互聯網對影視娛樂餐飲、雲計算、搜索等方面也容易形成行業壟斷。所以市場監管總局明確表示,互聯網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

兩天蒸發2.1萬億

在強監管政策的影響之下,資本市場也作出了反應。《徵求意見稿》發佈後,從11月10日到11日短短兩天時間內,阿里港股、騰訊、美團京東分別蒸發了7691億元、5885億元、3233億元和1657億元的市值,在市值蒸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合計跌去了2.1萬億元,幾乎是跌去了整整一個貴州茅臺的市值。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對中小企業來講是一個利好。

在國際上,反壟斷浪潮也是來勢洶洶。今年10月20日,美國司法部谷歌發起最大規模反壟斷訴訟,這是2000年微軟案以來全球最重大的反壟斷案件;11月5日,德國聯邦卡特爾局宣佈,將在2021年初對數字平臺進行反壟斷執法;11月10日,歐盟認定亞馬遜違反反壟斷法,濫用“大數據”爲自營產品牟利;本週,Facebook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各州檢察院提起反壟斷訴訟,很有可能會面臨拆分。

綜合國內外大事可以看到,互聯網反壟斷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情,它幾乎是全球的一個浪潮。

想當初,阿里巴巴創立之初,馬雲的初衷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是,互聯網一旦形成了壟斷,那麼天下恐怕也就沒什麼生意可做了。

作者水皮雜談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