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新冠肺炎疫苗人體實驗志願者揭內情

獨家新冠肺炎疫苗人體實驗志願者揭內情。(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全世界都在關注臺灣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究進度,期待早日成功開發出疫苗。高端疫苗公司已經開始進行人體實驗,愛傳媒獨家專訪一位自願投入人體實驗的大學教師,揭露人體實驗的情況

這名大學教師說,今天(4日)先赴臺大公學院參加人體實驗的說明會,由專家羣解釋相關過程、宣讀研究倫理、填寫同意書、還安排了醫師逐一對志願參加者進行諮詢密談等;再前往附近的臺大醫院進行體檢,包含身高、體重血壓、抽血、心電圖整整三個小時。如果通過體檢,兩週後就要接種第一劑了,然後間隔一個月,再去接種第二劑。

許多人都很好奇爲什麼會志願參加人體實驗,這名大學教師表示,他本來就是充滿好奇之人,更自豪強調自己在器官捐贈、骨髓移植等方面,都是中華民國第一批主動參與建檔的人員。他說,有媒體報導參與臨牀試驗者可領18000元津貼,好像志願者是爲了錢而來,這恐怕是誤導,而且資訊有誤。這位志願參加的大學教師,其實真正的津貼只有13500元,說明會是出席費一千元,後續有五次接種與檢測,每次支付二千元營養費和五百元交通費,由於每次都要耗時近一個上午,回家之後自己還要認真填寫日誌卡,紀錄身體狀況,如果說是爲了錢,光是用時間來算就不一定划得來,更何況,也可能遇上接種後的不適副作用,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所以「並不好賺」,其實也不缺這個錢啦,主要還是響應公益行爲,爲防疫略盡一己的棉薄心力

很多人也很好奇志願者怎麼會知道相關資訊?這名大學教師說,去年11月時就有相關的招募新聞露出了,他看到後就很有興趣,因爲於公,這是公益行爲,有助社會;於私則是「先打先保庇」,對自己也有幫助,於是上網仔細研究了人體實驗的種種情況之後,就填寫報名了。

針對報名與篩選的過程,這位大學教師表示,收到報名成功電郵後,就沒有進一步聯絡原以爲該計劃胎死腹中了,直到今年1月下旬收到電話通知,要在指定日期前往指定醫院參加說明會與體檢。

不瞭解人體實驗的人可能會很有壓力,畢竟要當「實驗品」。被問起生理心裡有沒有感覺任何不同?這位大學教師斬釘截鐵回答說:「沒有!」他強調:「一來自己本來膽子就大,二來也是自助助人的正面行爲,因此一點也沒有違和感。」

這位大學教師說,當初接到參與新冠肺炎疫苗第2期臨牀試驗的電話通知時,原本以爲是國內最負盛名的「國光生技」,後來才知道是 「高端疫苗」。據瞭解其他業者在第1期臨牀試驗時遇到了一些事,還要等一等才能進行第2期臨牀試驗。

這位大學教師的專長是屬於社會科學而不是醫學,卻對疫苗人體實驗有相當瞭解。被問起這一點時,他笑着說:「當然,我又不是一時衝動去報名的,自己有先查找相關資料,弄清狀況後才決定報名的。」

他還進一步「科普」了疫苗實驗:「一般疫苗的臨牀試驗合計3期,1期是動物,2、3期是人類,但是疫情急迫,故衛福部食藥署去年10月時首度訂出緊急授權(EUA)條件,要求第2期人體臨牀試驗人數須收案達3000人,且要追蹤一個月,且確認安全性有效性後,即可跳過第3期,直接上市量產。」

本身也教統計的這位大學教師說:「這是古典實驗法的操作,其中有14%爲『安慰劑組』,如果新的疫苗證實有效,則實驗組就不必再接種,安慰劑組則要。」這位大學教師分析說,醫學跟社會科學都有實驗法,但是看起來醫學比社會科學的嚴謹多了,他還語帶幽默開導指出:「有這種人體實驗的機會應該多多參與,最衰就無效而已,最好則利他利己。出現副作用的機會不大,不要自己嚇自己,而且搞不好打的根本只是安慰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