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變「萬元入學」 國教盟:大學要有專職招生委員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升列舉多項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問題。(圖/記者語羚攝)

記者張語羚/臺北報導

大學多元入學變成「萬元入學」,多元管道變多方花錢臺北市高中學生家長聯合會副總會長馬玉玲指出,各大學應該有專門的招生委員會,而不是每年組成臨時小組,讓高中生隨時有問題就可以詢問,不應該到了第二階段面試纔在做校系解說,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升也說,繁星與申請入學比例多寡應該依照民意調整

王立升表示,TVBS的民調顯示,15歲民衆中有60%支持恢復聯考,23%支持多元入學,認爲聯考比較公平的有70%,反之,認爲多元入學較爲公平的只有16%,他認爲,既然如此那麼教育部就應該順應民意,目前繁星和申請入學的比例太高,民調有7成認爲聯考較公平,「考試入學的比例就抓7成」,可以每年做調查,「這是一個客觀數據,我們也不是隨便喊要有多少。」

大學多元入學已經實施15年了,原本考試入學佔大多數,繁星和申請入學只是少部分,王立升說,101年來到死亡交叉,考試入學比例從98年73%一路下降到104年的35%,民怨越來越高,緊接着107年又要實施新課綱,因此國教盟和民間團體纔會站出來,希望能有所改變。

▼多元入元變「萬元入學」排擠收入較低之家庭。(圖/記者張語羚攝)

臺北市高中學生家長聯合會副總會長王志賢說,現在多元入學方案要求想報考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必須學科術科都有所長,但是教育現場的真實情況是,爲了追求學科成績,學生的專業能力下降,忽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求藝術相關科系應該調整學、術科比重

馬玉玲說,大學要設立專職招生委員會,不是每年以抽籤的方式決定人選,臨時性的工作派發也產生許多奇怪的現象,高中端與大學端應該要有所連結,讓高中生可以在高一時詢問想就讀系所的招生規則和期待學生特質,而不是讓高中生透過「官方網站」瞭解一些表面資訊,才能讓學生在入學前充分了解校系,避免走錯地方窘境

▼臺北市高中學生家長聯合會副總會長馬玉玲、王志賢、陳聰鈴。(圖/記者張語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