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給中國的四大教訓,第一最深刻,第三讓人聯想到抗美援朝

2023年才過了兩個月,普京乾的事兒可是一點兒也不少。一月剛視察完克里米亞大橋的修復情況,二月初又發佈了新一輪徵兵令。

2月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宮召開會議,其中一條發言意味深長:俄羅斯要竭盡全力維護技術主權,爭取科學領域的獨立。

普京的話沒有提到軍事字眼,但明白人一下子就能聽出來他實際在說俄烏戰爭。在基輔戰場上,俄軍不止一次因爲信息技術落後吃悶虧。

不知不覺間,俄烏戰爭已經打了整整一年,且大有“不死不休”之勢。這種局面,是普京在去年二月下令進行“特別軍事行動”時想不到的。

預想中的“閃電戰”變成了持久戰,“包餃子”變成了戰爭泥潭,俄軍已完全把握不了戰場節奏,只能見招拆招硬着頭皮打下去。

到了這個份兒上,俄烏雙方都殺紅了眼。普京接二連三督促徵兵,澤連斯基更是直接下令召回全歐洲的適齡烏籍男子走向戰場。

戰場上的勝負現在還尚未可知,但顯而易見的是,此戰過後烏克蘭會變成歐洲的敘利亞,俄羅斯也將元氣大傷。

這種雙輸的局面,是兩國和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都不願看到的。可俄烏衝突作爲蘇聯解體後典型的軍事大國長線僵持戰爭,有很重大的借鑑意義。

中國作爲致力於維護全球和平穩定發展的大國,對俄烏戰爭始終保持中立態度。不過俄羅斯身爲“大體老師”,還是用血淋淋的教訓給我們上了一課。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搞明白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收穫的經驗教訓,有利於給幾十年未經戰爭洗禮的中國指明軍事發展的方向。

俄烏戰爭的第一個教訓,就是綜合國力是軍事實力的奠基石。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俄羅斯一直處於“上三常”的地位。由於紙面軍事實力的強悍,大家便想當然地認爲它綜合國力位於世界前列。

可戰爭真正開打,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了。俄羅斯內裡的虛弱徹底暴露,經濟、政治等方面問題多多,對戰局產生了致命的影響。

現代戰爭拼的是整體化,“梭哈一把”的軍事邏輯已經完全過時了。可諾大的俄羅斯經濟體量僅相當於中國廣東省,根本無法支持長期的整體戰爭。

俄烏戰爭爆發不到半個月,歐美的各項制裁就已經讓普京很是吃不消了。俄羅斯的經濟無法實現內循環,對外高度依賴的直接後果就是一禁即潰。

普京及其智囊的應對方案是用資源反過來對歐洲各國“卡脖子”,他們的“盧布與天然氣掛鉤”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畢竟是“一招鮮”。

更何況,天然氣大刀只能砍到西歐身上,美國不受其掣肘。如今馬上就要開春,一個寒冬都沒完全成型的“天然氣—盧布”體系,恐怕前景不甚樂觀。

而歐美擠兌俄羅斯的手段可就多了,和寡頭內外勾結、進行“顏革”都是屢試不爽的妙招。普京不會因爲這些下臺,但精力的分散同樣會影響戰爭。

歷史不斷告訴我們,只有衆志成城才能獲得勝利。而現在的俄羅斯政壇派系林立,皇俄、自由派勢力都很大,一盤散沙無法形成凝聚力。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都是如此拉胯,俄羅斯在工業和科技方面的成色可想而知。原本還可以假借蘇聯餘威,結果俄烏戰爭徹底暴露了真實水平。

俄羅斯輕工業稀爛不是什麼稀罕事,可這次戰爭後,大家驚奇地發現它引以爲傲的重工業也是一直在吃蘇聯的老本。

開向烏克蘭各州的坦克和軍車經常出現故障新聞,軍工的不合格本質是重工業的弊病。到後來,俄軍甚至不得不啓用壓箱底的蘇軍設備存貨。

如果說常規武器問題多還是俄烏兩軍共有的毛病,“菜雞互啄”不算丟臉,那俄軍在信息戰場的全線潰敗則可以說是顏面掃地了。

如此重要的戰爭,俄軍竟然會啓動民用的通訊設備,軍事情報被北約大量截獲。普京現在強調“技術主權”,實在是痛定思痛的肺腑之言。

俄羅斯現在暴露的問題,中國也有,甚至某些領域情況更爲嚴重。“外向型”經濟和高新科技“卡脖子”,都是不小的隱患。

好在俄羅斯的開戰分散了歐美注意力,我們爭取到了寶貴的發展時間。歷史機遇一瞬即逝,提升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實力是我國如今的首要任務。

俄烏戰爭的第二個教訓,是不打無準備之戰。

普京在決定掀起這場戰爭時,帶有明顯的“賭國運”心理。從俄軍一開始奇襲烏克蘭首都基輔可以看出,俄方曾寄希望於“斬首行動”。

如今“閃電戰”已然落空,俄軍越打越暴露其受僥倖心理影響前期準備工作不足,無論物質補給還是全國動員都差得很遠。

按照正常的整體戰部署,預備軍人數應該至少是先遣部隊的二至三倍。可俄羅斯纔打了不到三個月就要進行“局部動員”,可見它預備軍少得可憐。

兵源要現抓,軍備自然難以爲繼。俄軍從一開始“炮火覆蓋”到現在散火“零碎切割”,其實就是常規彈藥不夠了。

如果不是蘇聯家底夠厚,俄羅斯這次還真不一定能兜住底。軍事準備不充分,外交溝通和民心引導工作也做得很不到位。

俄羅斯和中國、印度兩大國長期友好,可它並未讓夥伴國家提前有個心理準備,事出突然下我國和印度的官方態度只能是中立。

更荒唐的是,直到俄烏戰爭開打的前一刻,俄羅斯還對歐美國家心存幻想,竟然沒提前將海外資產轉移回本土。

結果戰端初啓,美英等國就第一時間沒收了這些資產,明目張膽趁火打劫。單是美國就吞併了三千億餘美金的俄羅斯資產,歐洲更是變本加厲。

面對外國的失誤其實不是前期準備的“致命傷”,俄羅斯國內民心浮動纔是普京的最大昏招。他的戰前演講雖然鼓舞人心,可畢竟代替不了“總動員”。

也許是出於控制戰爭規模的考量,普京一直堅稱俄烏戰爭是一場“特別軍事行動”,直到現在也只是在進行“局部動員”。

可戰場態勢從來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俄羅斯民衆對戰爭烈度和持續時間沒有心理準備,拖到現在自然會反對聲浪越來越大。

在這點上,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得就非常漂亮。毛主席的《論持久戰》駁斥了“速勝論”和“必敗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凝聚了全國民心。

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往往在戰場之外。俄羅斯的教訓正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曾經的光榮傳統,天時地利不如人和。

俄烏戰爭的第三個教訓,是永遠不要輕敵。

也許是車臣戰爭和格魯吉亞速勝對普京的心態產生了影響,在俄烏戰爭中,他不復年輕時的沉穩嚴謹,犯了“輕敵”這一兵家大忌。

首先,普京低估了烏克蘭的戰鬥力,竟妄想用一次基輔奇襲鎖定勝局。結果格魯吉亞的勝果沒有重現,烏軍在最初的慌亂過後下定決心拼死抵抗。

普京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格魯吉亞的體量無法和烏克蘭相提並論。烏克蘭是東歐“大塊頭”,它的國土面積、人口絕不是一場戰役就能消化得了的。

更何況,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同樣繼承了前世界一極的大量軍事遺產,即使這些年被國內買辦賣了不少,家底也是不可小覷的。

其次,普京低估了烏克蘭的戰鬥意志。而烏克蘭民衆之所以戰鬥熱情高漲,本質是因爲俄羅斯這次“特別軍事行動”存在道義硬傷。

普京最開始打出的旗號是“抵制北約”,戰爭開始不久後又改爲了“消滅納粹”。結果現在,這兩條開戰的理由都有些站不住腳了。

北約各國確實對烏克蘭進行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可他們並沒有直接參與戰爭。正面承受炮火的是烏克蘭的無辜百姓,“保家衛國”是最樸素的民族情感。

烏克蘭境內納粹組織的代表是“亞速營”,可俄軍在搗毀其據點時並未將法西斯分子們繩之以法,反而出於利益交換考慮放了亞速營的戰俘。

這樣一來,俄羅斯雖得到了一時小利,卻讓“反納粹”大旗變成了一場笑話,俄軍這番騷操作真可謂是自打嘴巴。

最後,普京低估了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不過這某種程度上是俄羅斯自作自受,因爲歐美一開始並未下定對烏克蘭援助的決心。

俄烏戰爭剛爆發時,歐美各國,尤其是歐洲,大多打着息事寧人的心思。馬克龍數次和普京對話,就是想要居中調停。

可以說,那時全世界都不認爲烏克蘭能對俄羅斯形成長期有效抵抗,從不做賠本生意的資本主義國家自然不會“把援助往水裡扔”。

結果出乎衆人意料,烏克蘭竟然頂住了。澤連斯基沒有叛逃,烏克蘭依然有大量軍民在堅守,歐美看到了對烏“投資”的價值。

於是乎,“美援”來了,北約軍備來了,烏克蘭腰桿子硬了。普京見勢不妙想要通過談判體面地結束戰爭,結果遭到了烏方拒絕。

當年毛主席高屋建瓴地提出“打得一拳開”,抗美援朝的輝煌勝利讓西方再也不敢小覷中國。如今普京這一拳沒打開,歐美的“百拳”就紛至沓來了。

俄烏戰爭的第四個教訓,是戰爭一旦開始就不要猶豫。

普京一直想方設法將戰爭規模、戰場烈度控制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可他越是這麼想,西方各國就越不會讓他如願。

於是諷刺的一幕出現了:俄軍越是小心剋制,戰局就越是拖沓,多場本該速戰速決的戰役硬是打成了“添油戰術”。

在圍攻烏東各州時,俄軍的最佳戰略部署應該是打“殲滅戰”。可是出於輿論影響考慮,俄方最終還是選擇了更爲“人道”的圍困戰術。

結果俄軍的兵力根本不夠包“大餃子”,烏克蘭的小股衝鋒部隊突圍成功,原定計劃失敗,想回頭“甕中捉鱉”又錯過了戰略契機。

國際輿論的風口由歐美牢牢把控,俄軍努力剋制並沒有得到好名聲,誣陷俄羅斯的新聞層出不窮,俄方這次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印度民間可以利用人數優勢在網絡輿論方面幫俄羅斯一把,可印外交官在聯合國已經表達了中立態度,這種幫助並不能起到扭轉局勢的作用。

至於中國,由於“牆”的存在,民間愛莫能助。即使沒有“牆”,“魔法部”中立的調子已經定下,中國民衆也不會無腦捧俄的。

現在,烏克蘭戰場已經成了俄羅斯不斷流血的傷口。即使將來它取得了勝利,也會是一場投入收益不成正比的慘勝。

俄烏戰爭對全世界的軍事強國而言都是一個生動的軍事教材,對中國的啓發尤爲巨大。俄羅斯用血淚得出的四大教訓,值得解放軍引以爲戒。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更是應該慎之又慎的最終手段。像俄羅斯那樣輕啓戰端、稍遇挫折便進行“核威脅”的做派,實在不值得效仿。

但另一方面,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中國熱愛和平,可也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守護和平。通過吸取俄羅斯的經驗教訓,相信我國的軍事力量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