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後對臺 軟不會更軟硬可能更硬

研究大陸專家認爲,在民進黨持續操作仇中下,未來大陸對臺軟的不一定更軟。圖爲2018年滬臺社區文化交流活動。(中新社)

兩岸關係持續冰凍,中共對臺政策走向備受關注。學者趙春山認爲,陸方會以「促和、促談、促統」實現統一,過程採「軟硬兩手」,但是今後「軟的不會更軟,硬的可能更硬」。柳金財則表示,若兩岸政府能創造類似「兩岸一家親」的說法,或可成爲兩岸城市交流、政黨交流的「通關密語」。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日前出席政大國關中心舉辦的研討會時指出,二十大報告涉臺內容顯示,中共將緊抓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轉守爲攻;而綜合中共軍事現代化、習近平第三任期於2027年結束、臺美於2024年舉行大選等因素,習近平對臺海問題或許會有「時不我予」的「緊迫感」。

趙春山強調,中共現在要建立對臺統一聯合戰線,未來五年臺灣面臨大陸的促統壓力大於反獨,將是「促統和反促統的鬥爭」,而非臺獨與反臺獨的鬥爭。大陸會以「促和、促談、促統」來實現兩岸完全統一,過程採「軟硬兩手」;今後「軟的不會更軟,硬的可能更硬」。他也說,中共會聯合「愛國統一力量」,拉攏主張「維持現狀」者,打擊「反對統一」者。

同場的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柳金財則建議,若兩岸政府能創造與九二共識非等量齊觀、類似如「兩岸一家親」、「同屬中華民族」、「一箇中華」、同文同種說法,成爲兩岸對話的基礎,此或可先成爲兩岸地方城市交流、民共智庫對話、政黨交流的「通關密語」,藉由擴大兩岸社會交流營造善意、降低敵意及搜尋共識,利於建立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框架。

柳金財也說,若大陸對民進黨能調整政策思維、採取區隔化原則,並接受負面表述的「不否認九二共識」或「不支持臺灣獨立」爲政治基礎,則可以強化與臺灣各政黨間的交流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