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習近平二十大談臺灣 軟多於硬(蘇泳霖)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二十大」報告,中共對臺政策並未發生本質的變化,尤其是「軟多於硬」的涉臺談話基調。(截自央視)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臺灣最關心的是大陸對臺政策、兩岸關係部分。根據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在大會上宣讀的報告要點,二十大後中共對臺政策並未發生本質的變化,尤其是「軟多於硬」的涉臺談話基調,或有意主動降溫外界對所謂「2027武統時間表」的猜測,重申和平發展、和平統一路線的穩定性。

依據大陸官媒新華網的表述,習近平宣讀的內容只是報告要點,並非報告全文,因而談及臺灣的內容也屬於「摘要」,也就是涉臺部分的重點。略顯意外的是,「一箇中國」、「九二共識」雖在報告全文中出現,但未在習近平選讀的要點提及,而「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則未在報告中出現。上述動作背後的政治意涵如何,值得注意和觀察。

從二十大報告整體架構和篇章佈局來看,中共對臺工作部分沿襲了慣例,在前半部分簡述對過去5年、10年的工作回顧,在後半部分對未來5年工作的分點部署中,與港澳工作歸爲一類展開論述。對臺部分並未刻意「拔高」,儘管報告重申統一「是民族復興必然要求」,也喊話統一「要實現、能實現」,但報告首次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民族復興」作爲「中心任務」,和過去40年「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一脈相承,說明大陸促統目標不會變,卻未設下時間表。

過去一段時間,外界對中共二十大對臺部分議論、猜測最多的,集中於是否會在報告中就「新時代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提出新論述。事實證明,二十大報告雖然提到「總體方略」的概念,但這是作爲一個概括性的名詞出現,沒有如外界預想般具體介紹方略內容。換言之,所謂「總體方略」並非什麼新戰略,仍然是以2019年《習五條》爲綱領的既有對臺方針,因而二十大報告對臺部分只是着墨於未來如何貫徹既有方針,而非提出新論述。

在上述背景下,二十大報告對臺部分的看點就在於,習近平選讀的涉臺要點突出哪些部分、強調哪些元素,以及期待獲得哪些效果。透過報告全文與選讀要點的對比,可以發現,習近平以「總體方略」開場之後,跳過了一國兩制、九二共識、各黨派協商等既有方針的重申,直接跳到了「我們始終尊重、關心、關愛、造福臺灣同胞」,並表態將繼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心靈契合。這個訊號表明,無論兩岸情勢有多嚴峻、緊張,大陸還是願意推動兩岸交流,對臺灣民衆釋出善意。

蔡總統在國慶演說中,重申具有兩國論性質的「四個堅持」,但也表示願意恢復兩岸民間交流以舒緩臺海緊張。而此次習近平在二十大上,亦未刻意強調報告中政治框架性的對臺概念或表述,反而突出了兩岸交流合作、心靈契合等軟性表述,至少在眼前,兩岸領導人形成了「共同維護兩岸交流」的默契,下一步雙方如何抓住疫後解封契機共同付諸實踐,纔是更重要的問題。

習近平在報告中提醒中共黨代表「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預示着未來5年內臺海情勢肯定不會平靜,但如果兩岸有意重啓交流、化解敵意,迴歸和平發展仍有轉圜空間。(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