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做得好 股價可打敗大盤

池祥麟表示,好企業會有好報,ESG做得好的公司才賺錢。圖/顏謙隆、pixabay

ESG投資風潮日盛!投資機構對於企業發展,重視的不再僅僅是EPS,更重視ESG表現。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池祥麟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以學術界的嚴謹研究發現,美國股市中若以員工滿意度高的前百大公司組成投資組合,其風險調整後報酬可連續打敗大盤54個月(4年半)!在臺灣則可看臺灣永續價值指數TWSVI的表現,也有此趨勢,ESG投資已蔚爲風潮。

◆臺灣企業ESG表現,在全球名列前茅

池祥麟表示,一家企業ESG的表現是會影響其獲利能力的。ESG長期表現好的企業,可發現其股票報酬率較高、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較低、資金成本較低、利害關係人對於公司的信任度較高、財務分析師更能準確預測公司未來的財務績效。

池祥麟指出,社會大衆對臺灣企業的ESG表現不必妄自菲薄,臺灣企業ESG表現在新興市場中數一數二,在全球也名列前茅。2019年道瓊永續股價指數裡的世界指數成份股,臺灣入選家數15家在全球排第7名,在新興市場指數中臺灣有22家企業入選更是排名第一。

◆ESG揭露不實最著名案例福斯汽車排廢造假案

儘管臺灣企業表現不錯,但據臺北大學歷時多年的評估研究下發現,ESG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池祥麟進一步解釋,有許多企業揭露不完整,公司有做ESG但卻沒公佈;有些企業雖有揭露ESG,但卻虛僞不實、言行不一、隱惡揚善,以ESG爲名行自肥之實。

池祥麟指出,ESG揭露不實的狀況全球都有發生。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德國福斯汽車排廢造假案,福斯花了幾百萬美元在宣傳公司在永續、ESG上做得多好、多環保,然而卻爆發被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查獲,其在美國銷售車輛發動機控制器植入了特殊軟體,以規避官方檢驗,實際上這些車輛排放的廢氣全都超標十至四十倍,事件爆發後股價應聲下跌。

◆ESG須三方推動:企業端、投資方政府

池祥麟認爲,ESG的推動必須三方推動,包括企業端(被投資企業)、投資方(金融機構)與政府。他指出,一、對金融機構、機構投資人來說,要有能力辨別公司揭露的ESG真僞,才能把資源配置在好的公司、鼓勵好企業、制約不好的企業。二、要有企業永續評比、研究報告,讓好公司大家都知道。

三、政府推盡職治理守則股東議合(shareholder engagement),協助公司ESG轉型,掌握公司ESG的真實情況,當一家企業ESG表現不好的公司因此改善其ESG,對社會是很大正面影響力,對投資方來說,也可從ESG端來達到預警功能,成爲未來投資決勝關鍵

池祥麟指出,大家常會探討,到底企業該賺了錢再做ESG、還是做了ESG纔會開始賺錢?十年下來發現,「好企業會有好報」,ESG做得好的公司才賺錢。舉例來說,金融機構必須符合赤道原則、按該原則放款,有些金融機構會簽了後真的執行,有些則沒有,所以投資人也要學習判斷真僞,要鼓勵這些真正落實ESG的企業。

面對現在全球股市來到較高水位,池祥麟認爲ESG投資更顯重要,因爲ESG做得好的公司相對抗跌。臺北大學商學院獨創的SEED評比架構涵蓋社會、經濟、環境與揭露四大面向,超過300個題項,所有題項都採用國際評比架構並具有本土特色指標,而且企業被裁罰是否有揭露、改善也會納入考量,因此編制出的指數在考量風險後的投資績效全面優於大盤與其他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