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綠化利潤低 綠化公司轉攻別墅

一年虧200萬元搶市場湖北數百億苗木市場規模利潤多被外地賺走

本報記者 羅義

伴隨近幾年三環線、園博園大手筆“用綠”建設,湖北苗木市場一年至少有數百億元的市場規模,但本土苗木企業小而散,難以形成競爭力,利潤大多被外地企業賺走。此外,由於房產綠化項目的利潤降低,有綠化企業轉型專攻別墅庭院綠化,寧願倒貼錢,也要搶佔尚處空白的湖北別墅庭院綠化市場。

利潤低,綠化企業轉型

華中農業大學園林專業畢業的侯剛,靠着前期做綠化項目經理積累下的人脈資源,於六年前成立了自己的春曉庭院景觀工程有限公司,並涉足房地產綠化,與國內多家一線房產企業合作。

去年,該公司在做完浙江樓盤1600萬元的綠化項目後,侯剛回漢,將公司主要方向調整爲別墅庭院綠化,“這家樓盤綠化施工前後花了兩年時間,但除去人員工資及成本後,利潤幾乎是零,且回款緩慢。”他稱,前幾年房子好賣時,爲房企做綠化的利潤至少有20%—30%,而如今除了光谷上海的個別項目還在進行外,他已基本不接手房地產綠化項目了。

他介紹,房產商付款及時與否與房子的銷售好壞直接掛鉤,“房子賣得不好,哪來的錢給你,他們將風險轉嫁給了下游企業和供應商。”他認爲,不少一線綠化企業仍堅守房地產綠化市場,目的是增加現金流,“一個大項目往往就有幾百個供應商,一家交押金一兩百萬元,將付款的週期拉長,綠化企業就可以錢滾錢。”

“裝修公司用10萬元裝100平方米的房子都能賺,別墅庭院綠化應該大有前途。”在侯剛看來,與外省相比,湖北的戶外園林公司呈現小而散的狀態,更談不上銷售、設計、施工、客服整個鏈條的形成。

侯剛介紹,今年做了20家左右的別墅綠化,但不少項目每棟要倒貼三四萬元錢,不過令他欣慰的是,從前期尋找客戶上門推廣,到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客戶主動找上門。

他介紹,今年進行別墅庭院綠化,至少虧了200萬元,但他對未來依舊充滿信心,“只有做出了口碑,才能搶佔市場,今年總結問題,明年解決問題,後年開始盈利,往後營業額至少三四倍的增長,一年達到數億元不成問題。”

侯剛稱,從公司今年運行此類項目的情況來看,一棟獨棟別墅的綠化,湖北消費者的心理價位大多在15萬元—25萬元之間,與上海等地50萬元起步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湖北別墅庭院綠化市場前景廣闊

湖北綠化企業還停留在“栽樹賣錢”階段

伴隨着武漢三環、地鐵、老舊社區改造、園博園等工程的陸續建設,武漢綠化苗木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商機

一家從事園博園綠化施工的企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武漢園博園中標進駐的綠化企業共14家,但湖北本地的僅5家,大多數份額被外地企業佔據,“並不是不想用本地企業,而是招標時是從苗木的成活率、價格,企業實力等綜合因素出發,與外地綠化企業相比,本地企業很難佔到優勢。”

湖北苗木市場無論從規模還是利潤上,在全國市場僅能佔中等,苗圃也大多呈現“多、小、散”的特徵,觀念還停留在栽樹賣錢、管理粗放的滯後階段。

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相關人士指出,面對數百億元的市場需求,武漢乃至湖北現有的花木綜合市場規模均不大,“還停留在販賣花花草草的階段,談不上產業。”而遍佈遠城區的苗木花圃雖然量不少,但大多是個人投資,只管栽不管養,即便市場需求旺盛,但錢最終還是讓外地賺走。

目前武漢經營面積最大、品種最全的東湖花木城營銷總監羅濤認爲,湖北苗木產業要有突破性發展,除了上規模、成建制、配套齊全外,創新的經營模式及營銷思路必不可少。據瞭解,該花木城規劃1000畝,營業面積現已達到400畝,其中引進的外地商戶佔60%左右,大多是來自福建、山東、浙江等地的苗木商,“市場就如一個平臺,將全國優質資源集結,讓客戶可以一站式購齊所需。”

羅濤稱,他們已多次嘗試將傳統的苗木產業與互聯網結合,目前正在進行一戶一品的品牌打造,爲商戶建網上商城。但由於苗木產業難以像其他商品一樣形成標準,也沒有現成的經驗供借鑑,現還只是起步階段。

雖只是起步,但前期的多場活動下來,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羅濤介紹,運用這一模式,今年9月光貨區70家商戶20天就做出了300萬元的營業額,而小苗區目前每月的銷售額在1000萬元左右。

花木市場嘗試苗木觸網

昨日,東湖花木城內,市民在選購各種觀賞植物。本報記者 孫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