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大作戰奏效! 雲林未傳大量蝨目魚凍斃

提前防寒奏效,雲林縣沿海地區未傳出大量蝨目魚凍斃消息。(張朝欣攝)

今年首波寒流來襲,雲林縣沿海地區漁民提前防寒,18日未傳出大量蝨目魚凍斃災情,臺西鄉丁姓漁民表示此波寒流雲林沿海最低溫約在10度左右,大家事先架好擋風牆,並把魚塭水注滿保持在30公分以上,讓蝨目魚可以在水底避寒,配合引入水溫較高的地下水,撐過此波寒流。

雲林縣沿海地區漁民超前部署提前防寒,事先架好擋風牆,18日未傳出大量蝨目魚凍斃災情。(張朝欣攝)

雲林縣沿海地區漁民18日一大早巡視魚塭,很擔心看到一片魚肚白,所幸僅出現零星體弱蝨目魚凍傷,沒有大量凍斃情況,大家鬆了一口氣,不過也不敢掉以輕心,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此波寒流預計影響至19日,21日還有1波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只能持續備戰。

臺西鄉丁姓漁民表示,2016年遇上霸王寒流,雲林蝨目魚凍斃上百萬尾,幾乎全軍覆沒,2021年霸王寒流蝨目魚凍斃超過30萬尾,農委會雖啓動現金救補助與低利貸款,但大家仍損失慘重,因此只要有寒流來襲,都會提前作好各種防寒措施。

漁民說,溫度一旦低於10度,蝨目魚活動就會變緩慢,可能產生凍傷,若降至8度,便很容易出現大量凍斃,遇到這種情況,抽地下水加溫、加深保溫過冬溝都沒有用了,只能請老天爺保佑,祈求自己的蝨目魚體質好一點,減少凍斃數量。

漁民指出,18日沿海地區偶爾有陽光露臉,風勢也較17日弱,但由「寒」轉爲「凍」,體弱蝨目魚會出現凍傷,若氣溫即時回升還有救,一旦持續低溫,就準備「收蝨」,打撈凍斃的蝨目魚廉價賣給加工廠作飼料,或拿去送給親朋好友。

漁民提到,面對日益嚴峻的極端氣候,不少人開始考慮投保「蝨目魚農業保險」,雖然投資報酬率不高,但可藉此分散風險,儘量將損失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