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芯電子激光雷達核心芯片預計2023年量產

,隨着ADAS系統滲透率的不斷提高與自動駕駛等級的持續提升,汽車智能化”將進一步被普及,而感知系統作爲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眼睛”和“耳朵”——通過獲取外部行駛道路環境數據來實現定位,已經成爲自動駕駛的關鍵環節,將在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鏈中優先受益。

6月5日,在湖州長興召開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創新峰會上,CB Insights發佈了“新能源智能汽車行業專題報告”(下稱“專題報告”),《科創板日報記者在這份報告中瞭解到,感知層是新能源汽車實現智能的基礎,而目前應用於環境感知的主流傳感產品主要爲攝像頭車載雷達

進一步來看,專題報告顯示,現階段主流的技術路線有兩種:一是視覺主導路線:以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爲主,典型代表如特斯拉。但該解決方案在L4級及以上的汽車上,在精度、視野與穩定性等方面存在侷限性,需要更強大的算法予以支持。

不過近期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與激光雷達公司Luminar簽訂了一份使用激光傳感器技術進行測試和開發的合同。作爲協議的一部分,Luminar向特斯拉出售用於該輛ModelY上的傳感器。

而第二種技術路線爲多傳感融合路線:以激光雷達爲主,同時搭載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感器和攝像頭,典型代表如谷歌Waymo。不過由於激光雷達成本過高等因素,該方案尚未規模化落地應用,目前市場應用較少。

其中,激光雷達按照技術架構劃分爲:機械式、半固態式以及固態式,從技術發展趨勢看,德邦證券在此前發佈的研報中認爲,機械式激光雷達雖技術較爲成熟且性能優秀,但受限於體積、外觀、量產成本等原因,難以配套汽車量產,短期看好半固態成爲裝車主流方案,長期看好固態方案技術突破

固態激光雷達方案又主要分爲OPA(光學相控技術)和FLASH激光雷達,《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雖然全球固態激光雷達市場方興未艾,但國內已有部分企業研製固態激光雷達芯片,其中揚州羣發換熱器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今年5月份向記者表示,公司正在研製激光雷達OPA激光雷達芯片,目前已完成流片,計劃2022將芯片產品導入市場。

與OPA不同,FLASH激光雷達是目前唯一不存在掃描系統方案的,其是以2堆或3堆圖像爲重點輸出內容的激光雷達。某種意義上,它有些類似於黑夜中的照相機光源由自己主動發出,一次性全面實現全局成像。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新能源智能汽車創新峰會上獲悉,成立於2016年底寧波飛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飛芯電子”)是一家定位做激光雷達核心芯片的公司,目前有對FLASH激光雷達芯片的研發,包括遠距離、近距離方案。

飛芯電子董事長、實控雷述宇認爲,全固態激光雷達的成本低可靠性高,同時具有強抗干擾,其中對於強抗干擾性,雷述宇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進一步表示,車是高速移動場景,“在路上所有車都能用上激光雷達的情況下,如何做到相互之間互不干擾,並且獨立工作,這不僅僅是把機械或者掃描方案變成芯片集成化那麼簡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探測機理的效率提升”。

記者在此次峰會論壇對話中瞭解到,由於外界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飛芯電子探索之路曾較爲曲折,但激光雷達芯片領域與其他領域芯片很大不同的地方在於,國內與國外企業完全可以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直接超越國外現有的這些技術方案,這是作爲國內企業真正有可能在這個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因此也不存在國產替代的情況”,雷述宇向記者補充道。

雷述宇向記者透露,目前正通過Tier2、Tier1跟相關車企進行接觸,公司的芯片產品也在被試用,部分車企也有明確的需求,預估到2023年,公司的近距離、遠距離芯片產品會達到一定規模的量產。

除了應用於智能汽車終端外,在安防、工業消費類等領域都會用到激光雷達,“把車突破之後像消費類的掃地機器人、3D人臉、無人機、工業物流(應用)相對而言都比較簡單”,雷述宇稱,“前述這些應用領域的激光雷達芯片公司都在準備,已經在用戶試用,會根據用戶的反饋結果,進行修改或定製”。

天眼查顯示,飛芯電子成立以來共獲得過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科創星金沙江聯合資本、博世創投等,其中在2019年2月,公司獲得聯發科等投資方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

公司未來是否會選擇登陸科創板?雷述宇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的發明專利超過150項,科創板的相關指標公司也滿足,“等到2023年產品都大規模上量後,(上市)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