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面膜睡覺「被烙印」 她成「紅臉熊貓」只剩雙眼脣周3圈白

皮膚醫師提醒,面膜絕對不能敷整夜,否則可能會產生接觸性皮膚炎。(圖/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網路盛傳敷面膜可讓隔天妝感服貼,也讓許多愛美小資女睡前不忘敷牢牢,但皮膚科醫師提醒,敷面膜還是要注意使用時間,千萬不要怕浪費敷整夜,否則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隔天整張紅腫發癢,只剩下眼周、嘴巴3圈白,宛如「紅臉熊貓」。

開業皮膚科醫師徐常捷收治一名30多歲的女性,可能是因爲太累,晚上敷面膜敷到睡着,隔天醒來面膜變成一張乾布,撕下後面膜覆蓋部位又紅又癢,「就像臉上印了一張紅色面膜」,讓她大爲崩潰,最後是靠着吃抗過敏藥、擦消炎藥膏整整一週才讓界線淡去,終於敢擡頭走路

徐常捷提到,平時洗臉後若依步驟化妝水乳液精華液乳霜,就能幫助皮膚充分保溼,「面膜只是錦上添花,就像幫臉多穿一件衣服」,在塗抹完保養產品後敷面膜,的確能促進成分吸收,但就算少了這步驟,對皮膚保溼不至於有太大影響

此外,市售面膜價格一片從數十元到千元不等,徐常捷坦言,的確會有民衆購買昂貴的面膜,敷了以後「捨不得撕」,希望透過長時間敷臉,增加產品吸收,但殊不知如果面膜敷超過一定時間,反而會把臉上水份吸出,反而失去保水初衷。而面膜中添加的美白抗氧化成份,也可能對某些肌膚產生過敏。

徐常捷建議,民衆在挑選面膜時,應該先看成份,選擇符合自己肌膚的產品,敷了若覺得表面已經發幹,就應儘快移除。另外,小黃瓜檸檬的自制面膜,也不建議隨意敷用,因爲其中的植物成份可能會造成光敏感,曬太陽後更容易長出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