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的野心:做全球旅遊產業整合者

50年前,在巴菲特成爲伯克希爾·哈撒韋最大股東時,如果你用100美元買進該公司股票,50年後,100美元會變成100萬美元。這就是屬於投資集團的傳奇。

同爲投資集團的復星集團,號稱巴菲特長期價值投資的“中國門徒”。復星CEO樑信軍2014年曾直言:“現在的復星集團很像年輕時候的巴菲特”。

要知道,投資旅遊企業美國運通,是巴菲特發家之路上決定性的一步。跟隨着“偶像”的步伐,復星也走上了旅遊產業投資的道路。

2010年,復星成立了旅遊及商業集團,從成爲中國國旅的第三大股東、在海南投建高級酒店,到2014收購國際度假村Club Med、2015年入股擁有174年曆史的英國旅行社Thomas Cook、投資攜程旗下主題創業公司愛玩……一系列動作表明,復星要在旅遊行業發力了。

日前,環球旅訊專訪了復星集團副總裁兼旅遊及商業集團總裁錢建農,試圖一探這位投資者所理解的旅遊業

“旅遊是消費升級中受益最大的一個行業”

錢建農曾作爲CEO帶領連鎖藥店海王星辰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而他此前的主要工作經歷在零售和消費業。對於跨入旅遊圈,錢建農有自己的一番理解:“旅遊也是大消費中的一塊。根據全球發展經驗,當居民收入增長之後,消費的結構也會改變,旅遊正是消費升級中受益最大的一個行業。當溫飽解決之後,人們會希望出去旅行,有更多的見識。”

復星集團副總裁錢建農(左)和Club Med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亨利?吉斯卡?德斯坦(右)

實際上,復星把旅遊在內的大消費業務稱之爲“快樂時尚”產業,是與其金融、蜂巢城市、大健康並列的戰略板塊之一。錢建農介紹道,復星在快樂時尚大消費產業已經投資了近80個項目,總計397億元,其中旅遊休閒的佔比最大,達到60%。

2010年,復星正式提出全球化戰略,巧的是,當年在錢建農手上完成的入股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項目,算是復星第一筆真正的海外直接投資。錢建農首先講述了當年這筆投資背後的一些故事。

“從復星整個集團來講,要做海外投資,初期的想法肯定是投資一個在中國成長性非常好的行業,然後在這個行業裡尋找一個比較出衆的企業。那時候,我們在歐洲對很多產業做了分析,有旅遊的,也有時尚消費品、奢侈品的,其中我們也選了5、6的公司。我第一次見Club Med的人,雙方聊得比較投機,他們也認同我們對於旅遊的觀念,包括對中國市場的判斷。我們認爲在當時的環境下,中國酒店行業的高端商務酒店經濟型酒店,已經發展得非常迅速了,但最缺的領域和產品,就是度假休閒式的酒店,在中國幾乎是沒有的。這點上我們與Club Med的人比較有默契。”

錢建農回憶,當時Club Med對中國已經有一定了解,也有很強烈的意願來中國發展度假村,“所以很快,2010年3月第一次見面,只用了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第一筆對Club Med的投資。這中間既有必然因素,又有些偶然性。”

這只是復星佔有Club Med的開始。在獲得了兩個董事會席位後,到2014年,經過一場經典的商戰拉鋸,復星終於完成了對Club Med的接近全資的控股收購。

不過錢建農並不認同此前媒體上“Club Med是復星的一個很好的殼資源”的說法:“殼資源一般是說買一個殼來藉助做上市,但我們是相反,我們要把它退市。”

“2010年我們就認爲中國的出境遊發展會非常迅速”

控股和退市,其實都是爲了更好的掌控,並應對接下來的一些變化。“控股和只是持股對我們而言肯定是不同的。首先對於推動全球業務的發展,控股可以穩定股東結構,是更加有力的,而對中國區戰略的實施,也會更加迅速。”

國內很多地方都希望Club Med可以到他們那裡建度假村,因爲這是一個填補中國旅遊市場空白的產品。你看每次節假日都是交通擁擠、人潮攢動,有些景點甚至發生踩踏事件,但並不是說中國消費者只喜歡觀光旅遊,而是中國市場缺乏休閒度假的產品”,錢建農稱。

“休閒度假一方面可以沒有交通壓力,另一方面會促進當地的消費。Club Med在全球的平均入住時間是7天,有的人可能還待兩個禮拜。如果消費者能在一個地方待上這麼久,那對當地消費是有好處的。”

除了廣西桂林、黑龍江亞布力、廣東東澳島三個已有的度假村, Club Med正準備結合中國的資源條件、中國遊客的假期特點,以及對房間和活動要求,打造出一個名爲“Joyview by Club Med”的中國子品牌。相較Club Med現有物業形態,Joyview距離中國最具有消費能力的主要城市更近,駕車時間僅爲2-3個小時,提供的是精緻短途假期。遊客在Joyview入住的預期度假天數也更短,因此Joyview還將涉及會獎旅遊(MICE)市場。

目前在建的兩個Joyview度假村分別位於河北秦皇島昌黎縣的黃金海岸,以及浙江省安吉縣。昌黎黃金海岸毗鄰渤海,非常靠近北京、天津,安吉縣則緊挨着杭州以及上海。

錢建農表示,投資Club Med,除了要在中國打造一些度假區,另一個原因,是讓中國遊客出境去體驗度假。“2010年的時候,我們就認爲中國的出境遊發展會非常迅速,現在看得越來越清楚了。初期的出境遊,大都是去一些主要城市,比如巴黎、倫敦等等,包括東南亞的香港、東京、新加坡,但隨着中國人旅遊結構的變化,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並且消費得起境外純粹休閒度假的產品。”

據介紹,東南亞Club Med在中國的銷售,近年都以兩位數甚至更高的百分比在成長。而據彭博社估計,將來中國遊客或許能達到Club Med全球總用戶數的三分之一。

做旅遊產業的整合者,復星更重視全球化業務

“復星絕對控股Club Med後,一下子就進入了全球化旅遊資源運作的平臺。隨着中國經濟成長和居民收入增加,還有各國對中國的居民旅遊商務簽證的放寬,都會促使中國的出境及入境遊,其中Club Med會扮演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

復星2015年宣佈入股的英國老牌旅行社Thomas Cook,其中思路也是貫通的。在海外,復星希望Thomas Cook與Club Med的業務能產生一些協同作用,同時通過Thomas Cook將中國遊客帶出去,把國外遊客請進來。“我們投資Thomas Cook目的也不是單項的,歐洲遊客對中國的文化、城市越來越有興趣”,錢建農透露,復星將與Thomas Cook成立合資公司,以助推後者在中國開展業務,並在將來增持其股份。

通過掌握Club Med與Thomas Cook的資源,錢建農稱,復星已經成爲一個全球化的旅遊投資者和產業的整合者,“有別於其他企業,我們會更加註重全球化的運作。”

國內:未來旅遊業的趨勢,是一些企業被淘汰

然而復星對於國內的旅遊產業也是動作頻頻。除了財務投資中國國旅、在海南投資全球第三座亞特蘭蒂斯“七星級”酒店,以及強化渠道佈局如與衆信旅遊合作,復星其實與國內很多旅遊企業都有所接觸。日前浮出水面的,是他們參與投資攜程旗下的獨立創業公司“愛玩”。愛玩的主要業務是高爾夫等主題遊,這一選擇也體現了復星集團對於瞄準國內投資機遇的一個對焦點:“中產階級生活方式驅動中國經濟消費動力快速升級”。

2014年,對中國旅遊尤其是在線旅遊創業公司的投資,用“瘋了”來形容,恐怕是不爲過的。對此,錢建農也談了他對這個熱鬧圈子的一些看法:“中國是全球旅遊業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這個行業的增長是沒有問題的。但未來旅遊行業的趨勢是,一些企業會被慢慢淘汰掉。企業要抓住消費升級、全球化以及新技術這三者對旅遊產業帶來的變化,跟上趨勢,否則即使在一個很好的行業裡,有些企業還是會被淘汰的。”

作爲投資者,在一片歡騰中他也注意到了旅遊圈的“風險”:“居民收入增長,旅遊產品不斷升級換代,交通設施也在改善,信息傳遞速度越來越快,好的地方很快會被很多人瞭解……每一方面都在促進中國的出境、入境遊爆炸性地成長,但如果沒有把控好方向,企業的風險仍然存在。比如惡性價格競爭,比如價格競爭造成旅遊服務質量的下降,你可以看到,現在有非常多對旅遊行業的投訴,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對於受到資本及媒體關注最甚的在線旅遊,錢建農的觀察是:歸根到底是產品本身的問題,“什麼樣的產品能跟隨在線旅遊的快速成長,這很重要”。他表示,投資做高爾夫球等主題遊的愛玩,主要原因正是在國內旅遊產品升級過程中,復星對此類新業務比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