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那「臺灣辦公室」24小時破局 國民黨3分析:民進黨炒短線

總統英文。(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徐政璿/臺北報導

外交部今(4日)發出新聞稿表示,與蓋亞那(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達成共識當地設立「臺灣辦公室」,未料,蓋亞那卻突然表示決定終止與臺灣簽署的協議。對此,國民黨分析3大原因藍營涉外人士也呼籲,民進黨一定要改掉「內政出事國民黨負責、外交出包共產黨負責」的不負責態度

國民黨分析,這次外交成果生變的第一個原因,是民進黨政府「炒短線式」的外交策略,包括事先的評估及處理流程以及其花費資源效益,都應該接受國人的檢視與檢討,民進黨政府應該認清若兩岸關係不解,涉外事務壓力絕對不會減少。

第二,國民黨認爲,此事顯示民進黨政府外交的不在行,因爲在外交部實際派人駐點數週後,「臺灣辦公室」被民進黨政府高調操作成「具官方代表地位意義代表處相當」的外交突破,但蓋國外交部同時宣稱這僅是與臺灣之間的私人組織開創空間,「未承認臺灣是獨立的國家」、「沒有要與臺北建立外交關係」,後來在取消設處聲明中又提遵守「一中原則」,等於讓全世界都聽到蓋國政府對臺灣的矮化定位,這是民進黨政府弄巧成拙的結果

第三,國民黨指出,民進黨政府在外交困境中,爲了顯示外交突破不僅只侷限對美關係,所以想在駐外館處數目上尋求突破;之前花費巨資於索馬利蘭(未獲任何聯合國會員國正式承認)設處已引起議論紛紛,目前只見外交人員苦守據點,這次再到幾乎沒有互動的蓋亞那試圖設處,同樣花費許多的人力與資金,結果一場空,這些都是民脂民膏,應做外交最有利的運用纔是。

國民黨表示,我國外交關係不可能與兩岸關係脫鉤,總統蔡英文及其國安外交團隊不要再掩耳盜鈴,應找到緩解兩岸關係的鑰匙,國民黨執政時曾有過,現在呢?蓋亞那事件曝光不到24小時,在一陣「大內宣」之後便宣告結束,宛如一場鬧劇

最後,國民黨也公開呼籲中國大陸,不應打壓中華民國國際空間,臺澎金馬的2300萬人有對外交往與參與國際的權利,從來不附屬於中國大陸之下,但國民黨對專業外交人員的銜命努力再次表示肯定之餘,也要正告民進黨政府,外交必須以符合自己國家發展及有利於人民福祉優先,務實、謹慎、靈活地運用極爲有限的外交資源,勿因人民監督不易而將政黨自身的權鬥與意識形態加諸在國家利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