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愛河變色成了「牛奶河」 高溫生成硫酸鈣膠體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紅色褐色黑色都曾在高雄地標愛河的「變色史」出現,民衆擔心是否因工廠污水排放等原因,使愛河近日變成乳白色。經環保署檢驗後顯示,愛河的此次「變色」爲自然現象,並非爲污染事件。但同時因鐵人三項選手在愛河游泳身體不適引發調查,發現愛河水質大腸桿菌數嚴重超準1080倍。

▼乳白色愛河。(圖/翻攝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官網

高雄環保局說明,是因水樣中有過多硫酸根離子與鈣離子,在高氣溫環境下產生化學反應,生成了硫酸鈣膠體,因光線散色產生乳光效應,才使河水色呈乳白色。這樣的現象都發生在明誠橋河段沉積物定期變爲膠體導使水色呈白濁狀,主要是因爲這段河的沉積物溶解度換季的溫度升高而降低,再加上海水漲退潮,是自然現象,絕不是污染。

高雄市政府在後港橋、民族橋、龍心橋、九如橋、七賢橋與高雄橋這6處設愛河的水質測站,環保局網站上每月都會公佈採水樣數值結果。環境稽查科長馬振耀表示,幾年來經進行水質檢測分析結果,只有溶氧偏低(1-2mg/L), pH及導電度都正常,其他的水質項目,如重金屬濃度接近環境基準值甚至低於偵測極限,而且愛河的污染源9成以上是生活污水。

▲愛河舊鐵橋風景。(圖/臉書專頁《高雄記事本》提供)

愛河幾乎在換季時都會出現不同的顏色,愛河之心一帶去年9月變成褐色,推測原因是藻類增生導致水中溶氧不足。愛河龍心橋在春、秋季節也曾因水中藻類突然大量繁殖增生而出現紅色。另外,因愛河底泥是黑色的,在水位較低的河段,有時愛河還會變成黑色。

以上說明微生物的「藻華現象」是愛河變色的常見原因。高雄科技大學教授林啓燦表示,最科學的方法仍是採樣化驗,分析結果才能判斷。

▲高雄愛河國際鐵人三項。(圖/高雄市體育處提供)

此外,雖變色爲正常自然現象,但近日仍傳出愛河水質有問題的消息。據《華視》報導,國際鐵人三項比賽於4日在愛河舉辦,當時選手跳下愛河,進行1.5公里的長泳。賽後有選手投訴,出現拉肚子、眼睛不適的狀況,懷疑是愛河水質有問題。議員陳麗娜因此調查,發現愛河水質大腸桿菌數竟超出國際標準1080倍,水中有嚴重糞污染,糞口傳染病可能在選手游泳時不慎喝到水而感染。

對此,環保局表示此後會定期公告水質,供體育處瞭解。議員認爲,鐵人三項比賽明年若再舉辦,應改到旗津或西子灣以避免選手的健康受害。但是不是多數選手也都有身體不適的情形,還要進一步釐清

★部分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臉書專頁《高雄記事本》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許可,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