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赴陸「政府要協助」 馬英九:他們「能帶利息回臺灣」

馬英九學生赴陸升學抱正面態度,甚至認爲政府應提供輔導及協助。(圖/記者蔡紹堅攝)

記者蔡紹堅/採訪報導

總統馬英九24日對臺灣高中生大陸大學現象發表意見,他表示,自己讀臺大時流行一句口號「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現在仍是如此,只是選擇多了大陸。他更指出,若學子想去大陸,政府不應限制,甚至要提供協助,「以前去美國的同學,後來大多回來了,還將習得的技術一起帶回臺灣;就像一筆放在國外存款,帶着利息回來了一樣。」

馬英九24日在政大演講,有外交系的學生表示未來想到大陸工作,想知道馬英九對臺灣年輕人赴大陸發展的看法。馬英九迴應,其實現在不光是完成學業後到大陸就業,甚至有很多人到大陸念大學,會出現這種人才外流,原因有兩個,「第一,外面的教育環境比較好,第二,外面的工作環境比較好,如果我們改善這兩個點的話,人才自然會留下來。」

▼建中今年的畢業生有非常多人申請大陸學校,傳出校長受到「相關單位」關切。(圖/記者李毓康攝)

馬英九提到,自己在臺大就學時,流行一句話「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後來他到了美國,有同班同學嫁給了臺大醫學系的學生,他去參加喜宴,發現去美國的同學有一半以上都回來臺灣了,因爲臺灣的情況變好了,「這些人不只回來,像是一些理工科的,電子電機的人才,去國外讀書時,也被認爲是人才外流,但後來他們學成以後,帶着技術回到臺灣來。」馬英九形容,這就像一筆放在國外的存款,生了利息,又領回來了一樣。

馬英九認爲,人才流動沒有辦法政治方式處理,學子、人才想去大陸,那就讓他們去,政府不應限制,甚至要提供協助,「提供輔導,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成果,然後能回來,自然就會回來。」

▼馬英九換上飛虎隊皮衣,講「中美合作」的抗日曆史。(圖/記者蔡紹堅攝,下同。)

馬英九指出,另外一方面,政府應努力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他擔任總統時,就規劃了自由經濟示範區,可惜一直被破壞,「你改善了,外人願意來投資了,就會創造就業機會薪水纔會高,否則的話,人家都不來呀!」

「爲什麼人家不來呢?因爲不知道你哪一天停電呀!」馬英九強調,自己這樣說並不是在酸人,而是國外媒體的看法,「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做過一個標題,In the Dark(處於黑暗),將原因歸咎於政府無能;但實際上,這是可以改善的,臺灣北部用電那麼多,還要蓋燃煤電廠,但爲什麼不啓用新的核能電廠呢?」

馬英九進一步表示,臺灣的核能機組一共有6座(不含核四),在世界核能電廠的表現排行非常好,是模範生,曾經拿過第五名,「爲什麼能做到,因爲我們經驗夠,設計好。」

▼馬英九現場換皮衣,西裝直接放在一旁

馬英九並提到,能用再生能源取代傳統能源當然是最好,但目前還不能取代,就必須「騎馬找馬」,而不是棄馬找馬,甚至殺馬找馬,「核能使用的國家越來越多,伊朗核電廠,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有核電廠,沙烏地阿拉伯也要興建核電廠,爲什麼?因爲他們知道,石油總有用完的一天。」

最後,馬英九還說,有人想到大陸去不要限制,會去是因爲那邊工作比較好、錢比較多,「那我們想辦法,讓我們這邊工作機會多,環境變好,他們就不用去了,甚至會回來了呀!」

▼馬英九在政大演講,從校方手中接過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