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11不夠 陸需攻擊20艦載攻擊機

攻擊-11「利劍無人機去年10月1日在中共建政70週年大閱兵中首度公開亮相。(央視)

解放軍的無人機隊不斷壯大,去年10月1日中共建政70週年大閱兵中,令人目不暇給的無人機方隊便證明了這點。攻擊-11「利劍」無人機已公開亮相,主要任務是對敵人縱深目標進行精準打擊。

然而,觀察者網的分析指出,攻擊-11是中型無人機,與傳聞中同是無尾飛翼的轟-20不能相提並論。不過,這是紮實、可貴的開始,隨着經驗積累和技術發展,攻擊-11必將發展爲更大、更重,並更先進的大型無人機。中國航空從「5」開始,在「20」系列軍機漸入佳境,姑且稱「攻擊-11之子」爲攻擊-20吧!分析認爲,解放軍需要攻擊-20,而且亟需這款無人機。

分析說,攻擊-11爲世上第一款實用的噴氣式無人戰機。但它的體型還是較小,作爲兼具情報、監視及偵察(ISR)能力戰術打擊飛機雖然夠用,但解放軍需要能遠端攻擊,並長航時發揮情報、監視及偵察能力的準戰略打擊飛機。

解放軍空軍已經進入攻防兼備的時代,但分析認爲,其中防仍多於攻。空軍有專用的防空戰機殲-20和殲-11B,有空地兼優的殲-16與殲-10,但除了基本技術已經老舊的殲轟-7,還沒有像樣的中型、以對地攻擊爲主的準戰略打擊飛機。而轟-6不僅基本技術更老舊,如今的定位偏向戰略攻擊。

空地兼優是好事,但不能取代專用的對地打擊戰機。在技術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專用機性能始終高於通用機大陸周邊的潛在衝突場景複雜,有大批通用飛機的用武之地。但在如海上航母、攻擊日本等準戰略級的「硬核打擊任務」面前,通用機雖能補充專用戰機,但無法加以取代。

目前還沒有攻擊-11的官方資料,一般認爲,它翼展14米,起飛重量10-15噸,2噸級載彈量。而攻擊-20則需要20米的翼展,分析指出,更大的翼展可能會影響航母上的起降。可摺疊的外翼段是必須的,但這隻減少了停機甲板調度時的佔位,起飛前和剛着艦時仍必須打開,並加以鎖定的。

攻擊-20還需要20-25噸的起飛重量,載彈量能提高最好,繼續保持在2噸級也無妨,但航程則需要大大增加,分析認爲,最好達到5000-6000公里級,以擁有2500公里級的作戰半徑。而在構型上,它可以是攻擊-11的放大,也可以轉向X-47B或「彩虹-7」的構型,兩者各有優點

至於發動機方面,則可以從渦扇10改進而來,若非加力但適當增加涵道比,完全可達80-100kN級軍用推力,而同樣的發動機還可與多發的轟-20共用。事實上,這樣的發動機可能已在爲轟-20研發了。

解放軍航母力量仍在發展,很可能會在10年內,從現有的2艘增爲4艘,但艦載戰機的發展前景就不那麼明確。分析認爲,用於打空戰伏擊的話,攻擊-20的速度機動性不必太好,但必須高度隱形,有很長的航程,而這些恰好是攻擊-20所擁有的。深入敵後打伏擊需要較大的載彈量,最好能掛載至少6枚中程空對空飛彈,另加2枚自衛用的近程空對空飛彈。

而作爲艦載機,攻擊-20的自主能力要求遠高於攻擊-11。航母上人手空間都有限,任務半徑也大大超過攻擊-11,無法鉅細靡遺地遙控,只能靠高度自主化,而這可能是比氣動結構,甚至發動機更大的挑戰